第62章 天气预报中的行动指令(第1页)

十二月二十八日,午后二时。拉丰坠亡带来的第一波冲击波尚未平息,法租界上空仿佛凝结了一层看不见的冰壳,将恐慌与谣言暂时封存在压抑的寂静之下。街道上的行人步履匆匆,眼神游移,仿佛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即将引爆的秘密。铅灰色的天幕低垂,酝酿着一场真正的冬雨,也酝酿着比雨水更冰冷的阴谋。

勒克莱尔并未停留在电力公司。拉鲁瓦发现的破坏迹象需要时间监控和验证,而他知道,敌人的进攻绝不会是单一线性的。就在他返回总领事馆的路上,车载收音机里传出上海广播电台(XCDN)准点播报的天气预报。播音员的声音平淡无奇,念着气压、风向、降水概率等常规数据。然而,勒克莱尔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却微微抽动了一下。他示意司机放慢车速,凝神细听。

这个时代的无线电广播,音质混杂着电流的杂音,却拥有一种奇特的权威性,是信息传入千家万户最直接、最广泛的渠道。天气预报更是每日生活的固定背景音,寻常到几乎被忽略。但正是这种寻常,使其成为传递隐秘信息的理想媒介。特定的词汇组合、异常的数据读数,在知情者耳中,可能就是点燃行动的火花。

在离法租界不远的一栋不起眼的日式商社小楼里,日本陆军杉机关的中村一郎大尉,同样在收听这段天气预报。他身着便服,坐姿挺拔,面前摊开着一张上海地图和一本封面印着《航海气象学基础》的书。他看起来更像一位严谨的学者,而非策划颠覆活动的特务。中村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镜片后那双冷静得近乎残酷的眼睛,紧盯着收音机的刻度盘,仿佛要从中榨取每一个音节的确切含义。他负责设计并传递这套基于天气预报的密码系统,欣赏其优雅与隐蔽——利用公共信息渠道,实现私人指令的精准投送。

勒克莱尔回到办公室,立刻反锁房门,拉上厚重的窗帘。他取出一张特制的上海地图,上面不仅标注了街道建筑,还叠加了精细的等高线和微型气象符号。他将收音机里听到的气压值(例如:1013.5百帕)、风向(西北偏西)、风速(3级)等数据,迅速标注在地图相应的方位。这些看似随机的气象信息,在地图上与特定的地理坐标、行动时间(通过气压值的小数点后数字转换)产生了诡异的对应关系。一套完整的行动指令,如同隐形的墨水遇热显形,渐渐浮现在他眼前。

·对普通中外居民而言:这只是一段寻常的天气播报,预示着傍晚可能有雨,他们关心的是是否需要带伞,丝毫听不出弦外之音。

·对潜伏的日本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