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绑架风波:富商之女的谜案(第1页)

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时零七分。当勒克莱尔的注意力仍像探照灯般聚焦在天气预报预示的潜在袭击时,一起全然不同性质的案件,如同一声突兀的哨音,刺破了租界西区的宁静。报案电话打进总领事馆时,接线员起初以为是个拙劣的玩笑——法国知名葡萄酒进口商埃德加·拉罗谢尔的独生女,十八岁的苏珊娜·拉罗谢尔,在从霞飞路一家高级钢琴教师住所返家的途中,连同她的专职司机和黑色雪铁龙轿车,一并消失了。

这并非发生在阴暗小巷的劫持。目击者(一位遛狗的英国老太太)称,雪铁龙轿车是在距离拉罗谢尔府邸仅两个街口的、绿树成荫的哥伦比亚路上,被一辆看似抛锚的货运卡车挡住了去路。随后,三四名穿着类似市政维修工制服、但动作异常矫健的男子上前“协助”,过程短暂而安静,几乎没有引起搏斗或尖叫。待卡车挪开,雪铁龙连同车上的人已无影无踪,只在原地留下几道模糊的车辙和一串散落的、苏珊娜原本戴在颈上的珍珠项链。

哥伦比亚路所在的区域,是法租界着名的“上只角”,宽敞的马路两侧矗立着风格各异的洋房别墅,梧桐树虽已落叶,但枝干依然勾勒出优雅的线条。这里代表着殖民地的奢华、秩序与某种虚幻的安全感。拉罗谢尔家族的府邸更是其中翘楚,新艺术风格的铁艺围栏后,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和灯火通明的客厅。这起光天化日下的绑架,如同在精致的天鹅绒帷幕上撕开了一道丑陋的口子,露出后面冰冷的现实。它不仅是对一个富商家庭的打击,更是对整个法租界上层社会安全感的公然挑衅。

埃德加·拉罗谢尔并非单纯的商人。他年约五十,身材保持得宜,灰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以其珍藏的波尔多酒和精明的生意手腕闻名于上海滩。但圈内人也隐约知道,他的财富积累与他和维希政府高层、甚至与某些日方商社的暧昧关系不无关联。当勒克莱尔赶到拉罗谢尔府邸时,这位平日里从容不迫的富商像一头被陷阱困住的野兽,在铺着昂贵波斯地毯的客厅里来回踱步,领结松开,眼神中交织着惊恐、愤怒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心虚。他的焦虑,显然超出了单纯的父爱范畴。

勒克莱尔仔细检查了那串被遗落的珍珠项链。珍珠颗颗圆润,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但串线却是一种异常坚韧的、近乎透明的特种渔线。这细微之处引起了他的警觉。这不像匆忙中扯断的,更像是一种故意的遗留,一个精心设计的“线索”。珍珠象征着拉罗谢尔的财富与地位,而坚韧的渔线则暗示着背后操纵者的冷酷与算计。这起绑架,似乎从一开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