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八日,晚八时三十分。拉罗谢尔府邸内的水晶吊灯将客厅照得亮如白昼,却驱不散弥漫在每个人心头的浓重阴影。埃德加·拉罗谢尔像一尊被抽去灵魂的蜡像,瘫坐在天鹅绒沙发里,手中攥着那张关乎女儿生命的物资提货单。勒克莱尔则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被夜色吞噬的花园,脑中飞速推演的并非如何营救,而是一个更为大胆、甚至冷酷的计划——利用这次绑架,反向操作,给对手设下一个致命的圈套。
他的思路清晰得如同外科手术刀:绑匪(极大概率是受命于日本特务机关的76号特务)的目标并非苏珊娜本人,而是利用她迫使拉罗谢尔成为他们金融和心理战的一枚棋子。那么,何不假装顺从,让这枚棋子按照对方的剧本移动,却在关键时刻,让棋盘本身倾斜?
极司菲尔路76号,这座由国民党将领陈调元公馆改造而成的魔窟,此刻正沉浸在一种志得意满的喧嚣中。审讯室内弥漫着血腥与消毒水混合的刺鼻气味,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嘀嗒声与特务们肆无忌惮的笑骂声交织。负责此次行动的76号行动队队长吴四宝,一个满脸横肉、靠投靠日方起家的前青帮打手,正对着电话那头(或许是日方顾问)邀功,粗哑的嗓音充满了笃定:“放心!拉罗谢尔那老小子吓破了胆,明天报纸上肯定全是给法国人拆台的话!那批货,也跑不了!”
吴四宝,此人并非精于谋略的间谍大师,其特点是凶狠、贪婪以及对日本主子的绝对逢迎。他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感,习惯于用暴力直接解决问题,对于更复杂的战略欺骗缺乏耐心和洞察力。这种性格缺陷,正是勒克莱尔计划可以利用的关键。然而,吴四宝身边亦有日方派驻的“指导官”,这些更专业的情报人员是否会识破骗局,则是计划中的巨大风险。
在勒克莱尔的脑海中,整个行动如同一出即将上演的舞台剧。他既是编剧,也是导演。拉罗谢尔是被推至台前、念着指定台词的悲情主角;76号特务是自以为在操控一切的幕后黑手;而勒克莱尔自己,则是隐藏在舞台机关深处,准备在最后一幕反转剧情的总导演。他甚至在心里为这出戏取了个代号——“木偶奇遇记”,暗示谁才是真正牵线的人。
·对勒克莱尔/杜邦而言:这是一步险棋,旨在利用敌人的渠道传递假情报(例如,关于法资银行资金状况的虚假“稳定”消息,或那批物资的虚假信息),扰乱“日晖计划”的节奏,为防御部署争取时间,甚至诱使敌人暴露更多弱点。成功则能扭转部分被动局面,失败则可能人财两空,并加速崩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