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尔那番裹着冰碴的“闲谈”,如同在黛·拉图尔的神经末梢涂上了一层薄霜,让她此后数日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得不浸染着加倍的小心。领事馆的日常工作照常进行,文件流转,会议召开,但黛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无形的监视之网,目光来自走廊尽头,来自茶水间偶遇的同僚,甚至来自窗外看似无意的街景。她主动减少了外出,将活动范围尽量限制在领事馆建筑群内,如同一位主动退入内堡的守军,暂避锋芒,同时更细致地审视着地图上每一道可能的防线与缺口。
然而,战争的阴影从不因个人的谨慎而放缓逼近的脚步。一九三七年一月下旬,上海上空的气氛愈发凝重,日军在虹口等地频繁调动、增兵的消息已不再是秘密,像低气压般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租界虽号称中立,但谁都明白,一旦战端开启,这脆弱的“孤岛”能提供的庇护极其有限。
一月二十八日,午后。天空是那种浑浊的、预示着不祥的铅黄色。黛正在档案室查阅一份过期的商务简报,尖锐、凄厉的空袭警报声猝然划破了城市的宁静!那声音如同垂死巨兽的哀嚎,由远及近,层层叠加,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心脏。初始的几秒死寂后,领事馆内顿时陷入一片有序但慌乱的奔忙中。职员们在负责人的指挥下,沿着预定路线快步走向地下室避难所。
黛的心跳也漏了一拍,但长期的训练让她迅速压制了本能恐慌。她跟随人流移动,大脑却在飞速运转。空袭!混乱!这是危机,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监视者的注意力必然会被分散,常规的警戒模式会出现短暂的失灵。医院那个沉寂的“死信箱”,或许只有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才能安全地再次接近并查看!
“上帝啊,他们真的来了……”旁边一位年轻的女文员脸色煞白,声音颤抖,紧紧抓着手中的文件夹,仿佛那是救命稻草。
黛扶了她一把,语气尽可能平稳:“别怕,跟着大家,去地下室就安全了。”她的平静似乎感染了对方,女文员稍微镇定了一些,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在这短暂的互动中,黛已迅速观察了四周,确认主要的监视视线已被打乱。
就在人群即将汇入通往地下室的主通道时,黛利用一个拐角处的视觉盲点,以及又一波更刺耳的警报声浪作为掩护,身形一闪,迅速脱离了主流队伍,拐进了一条通往侧翼后勤通道的僻静走廊。她的动作迅捷而无声,如同融入阴影的猫。她知道时间有限,必须在空袭间隙或解除警报前返回,否则失踪将引起严重怀疑。
这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