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葬礼上的情报交接(第1页)

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一块浸透了水分的巨大裹尸布,沉沉地压在上海万国公墓的上空。细雨如雾,无声地浸湿了黑色的大理石墓碑、深绿色的冬青树篱,以及前来参加阿尔贝·杜邦先生葬礼的人们手中撑开的、一片沉郁的黑色伞盖。空气湿冷,弥漫着泥土、腐殖质和淡淡花圈香气的混合气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骨的寒意。这是一场符合杜邦先生生前身份——一位经营纺织机械进口的、体面但不算显赫的法国商人——的葬礼,规模适中,礼节周到,哀伤控制在一种得体的、几乎程式化的范围内。

黛·拉图尔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羊毛套装,领口别着一枚素净的珍珠胸针,面纱半垂,遮住了她部分面容。她站在送葬人群的中后部,手中捧着一本小小的黑色封皮《圣经》,目光低垂,仿佛沉浸在哀思之中。然而,面纱后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却像最精密的雷达,冷静地扫描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泣不成声的杜邦遗孀、表情肃穆的法国领事馆代表、几位显然只是出于礼节而来的其他国籍的商人,以及一些身份更模糊、神情难以捉摸的吊唁者。在这种场合,悲伤是最好的伪装,而集体的沉默则为各种隐秘的活动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她的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般平静。老周关于副领事办公室被窃听的警告,如同一声持续鸣响的警钟,让她对领事馆内部的任何人都抱持着高度的警惕。而眼前这场葬礼,根据“白鸽”遗留下的情报网络应急程序中的指示,正是一个潜在的、高级别的联络点。杜邦先生,这位看起来与世无争的商人,实际上是情报线上一位资深的、处于“休眠”状态的“交通员”。他的猝然离世(死因病历上写的是急性心脏病,但黛心中存有一丝疑虑),迫使这条联络线必须在他下葬前,完成最后一次,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情报传递。

葬礼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身穿黑袍的神父用拉丁文念诵着祷词,声音在雨声中显得遥远而空灵。人们依次上前,将白色的菊花轻轻放在棺木上。黛耐心等待着,计算着流程。她知道,关键不在于某个人,而在于一个特定的“动作”。根据指示,当神父念到《圣经·诗篇》第二十三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时,她会与另一位未知的联络人,通过一个看似偶然的接触,完成交接。

她的指尖在冰冷的《圣经》封面上轻轻摩挲。心跳平稳,但精神高度集中,如同拉满的弓弦。她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同样穿着黑色大衣、身形瘦削、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的中年男子,他似乎也并非纯粹的哀悼者,目光偶尔会看似无意地扫过全场,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