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领事馆的请柬:踏入核心圈(第1页)

一枚对折的、质感挺括的象牙白卡纸,静静地躺在锃亮的银质托盘里,由华懋饭店那位永远表情矜持的侍者躬身呈上。它并非普通的信件,其左上角凸印着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皇家徽记,右下角则是手写体的流畅英文邀请。这不仅仅是一张请柬,更像是一把锻造精巧、泛着冷光的钥匙,其齿痕精确地对应着孤岛上海那扇通往真正权力核心圈的、无形而沉重的巨锁。对于萧琰而言,接过它的瞬间,意味着他精心扮演的角色,终于通过了第一轮严苛的甄别,被允许踏入那弥漫着香槟气与阴谋味的角斗场中央。

在英国驻沪领事詹姆斯·卡特看来,这场为欢迎某位路过上海的本国外交部官员而举办的晚宴,不过是例行公事的外交礼仪,是他维持情报网络、交换各方看法、彰显大英帝国虽显颓势却余威犹存的众多社交活动之一。邀请肖衍,是因其新近表现出的金融敏锐度以及在华人商圈迅速崛起的影响力,是一笔对潜在有价值人士的低成本投资。而在梅机关苏黛的案头,这份宾客名单的副本则是一份需要仔细研判的情报摘要。她看到肖衍的名字位列其中,嘴角或许会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这证明她的“鱼饵”(给予些许商业便利)正在起效,猎物正按预期游向更广阔也是更易监视的水域。至于那些同样收到请柬的汪伪高官和日本商社代表,他们看到的则是一个需要评估的新面孔,一个或许可以合作、或许需要提防的变数。

肖衍指腹摩挲着请柬上凹凸的徽印,脸上并未流露过多欣喜,反而是一种审慎的凝重。机遇总是与风险并行。领事馆绝非华懋饭店,那里的每一双眼睛都更毒辣,每一句交谈都可能被过度解读。他需要一套无懈可击的行头——并非最奢华,但必须极致得体,彰显品味而非暴发户的俗气。他需要重温所有可能与会重要人物的公开资料、近期动向、甚至癖好禁忌。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套缜密的“社交策略”:对谁示好,对谁保持距离,对谁可以“无意”间透露某些信息,又从谁那里可以“顺带”套取只言片语。这好比下一盘让子棋,他必须步步为营。

请柬的措辞是标准的官方文体,但肖衍用情报人员的本能审视着每一个细节。宴会主题是“促进贸易与文化交流”,时间地点清晰。然而,在印刷体的宴会主题下方,有一行极细微的、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水印暗纹,需侧光才能瞥见:“Black Tie Optional”。(建议着黑领带正装,但不强制)。这或许是无心之举,或许是英式幽默的体现。但肖衍却联想到《韩非子》中的名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