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汪伪官员的贪婪嘴脸(第1页)

法租界贝当路的一处僻静宅邸,铁艺大门上的黑漆在连日的阴雨冲刷下显露出些许斑驳。虽不及外滩洋楼的恢弘,却也自有一番闹中取静的矜贵。这里的主人,是汪伪政府财政部下设物资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科员,张世铭。官职不高,权柄却不小,尤其在眼下这“统制经济”、物资调配日趋紧张的当口,他手中那枚不起眼的审批印章,便能决定不少紧俏商品的流向,乃至许多商家的生死。

对张世铭而言,这乱世是他这类人的黄金时代,是将手中微小权力兑换成真金白银的绝佳时机。对依赖渠道生存的商人,他是必须打点供奉的“阎王”,虽厌恶其贪婪,却不得不强颜欢笑、曲意逢承。对重庆方面,张世铭这类蛀虫是汪伪政权腐败无能的明证,也是可尝试利用其弱点以获取经济情报或运输渠道的对象。对日本占领军,只要这些伪职员能维持表面上的物资流通秩序、并保证军需优先,其私下里的勾当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肖衍,此次拜访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目标并非张世铭本人,而是利用其府邸作为与另一条内线接头的安全屋,并顺手在这贪婪的池塘里投下一颗石子。

肖衍此行,明面上的理由是代表汇丰银行一位背景复杂的客户(实为军统控制的一层伪装),咨询一批被“暂扣”的进口医疗器材的放行事宜。这类物资利润极高,审批卡在张世铭这一环,无非是待价而沽。肖衍手提一只小巧精致的紫檀木匣,里面是一对品相上乘的田黄石印章料,正是投其所好。

开门的仆役眼神倨傲,直到肖衍递上印有汇丰银行抬头、且夹着一张崭新法币的名片,语气才略微缓和:“烦请通传,汇丰银行肖衍,与张科长有约。”片刻后,他被引入客厅。

张世铭年约四十,身材微胖,穿着丝质睡袍,似乎刚起身不久。头发梳得油亮,试图掩盖稀疏的发顶。圆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小眼睛闪烁着精明而警惕的光,打量来客时习惯性地从上到下扫视,评估着对方的“价值”。他未起身,只随意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肖先生?坐。汇丰银行的大忙人,怎么有空光临寒舍啊?”语调拖沓,带着一种刻意拿捏的官腔。

客厅一角的老式留声机正咿咿呀呀地播放着周璇的《夜上海》,唱片有些磨损,歌声夹杂着细微的杂音。肖衍注意到,唱机旁散落着几张唱片封套,其中一张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封套边缘,有一个极不起眼的红色墨水点——这是他与那名潜伏在伪府内的内线约定的紧急联络标记,意味着有情报需立即传递。接头点,就在这客厅沙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