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霍夫曼的匿名信(第1页)

下午四点二十五分整,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越过苏州河,微弱地抵达虹口区上空。废弃仓库阁楼内,黛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怀表冰冷的银质表盖,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东亚海事研究所”的侧面。一切如她连日观察所料:二楼监控室的百叶窗严丝合缝,后方空无一人;后门那名身材壮硕的岗哨正侧身对着步话机,进行雷打不动的交接汇报;那辆装载着食材和饮用品的灰色丰田货车,恰好在此时驶离街角,尾灯的红光融入午后稠密的空气。

九分五十秒。行动窗口正式开启。

她如同蛰伏已久的猎豹,从仓库阴影中骤然窜出,沿着反复推演过无数次的路线疾行——紧贴长满苔藓的墙根,利用晾晒衣物的竹竿作为视觉屏障,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巡逻哨视线交替的盲区。就在她即将抵达预定突破口,那个位于建筑侧后方、因常年锈蚀而松动的铸铁栅栏时,眼角余光敏锐地捕捉到不远处垃圾堆里一个不合时宜的闪光。那绝非偶然反光,而是某种金属物件在特定角度下的刻意示警。

出于特工本能,她身形微滞,佯装系鞋带,迅速用戴着手套的指尖捻起那个物件。是一个被精心揉皱后又展平的“老刀牌”香烟盒,内衬锡纸上用尖锐物刻着一行娟秀的德文花体字:

“致永不停歇的观察者:笼中鸟的歌声,需要正确的音叉才能聆听。今日日落前,鸫鸟将迁徙。——您忠实的霍夫曼”

(突发事件与逻辑分析)黛的心脏在胸腔里漏跳了一拍。霍夫曼!那个德国礼和洋行的首席技术顾问,以精通声学仪器和密码设备闻名上海滩,去年因激烈反对向日本海军提供某种新型声纳探测技术而被边缘化。他怎么会知道她的存在?又为何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以如此隐晦的方式传递信息?“音叉”显然指代解锁某种机关或密码的工具,“鸫鸟迁徙”是警告她必须在日落前完成行动?还是暗示着其他变故?

八分三十秒。没有时间深究。她将烟盒塞进贴身口袋,强行压下翻涌的疑虑,继续执行原计划。特制的钩爪扣住栅栏内侧,全身重量骤然下坠!“嘎吱——”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再次响起,但比预想中轻微许多——她惊讶地发现,栅栏的几个主要锈蚀点似乎被人为处理过,涂抹了某种无色无味的润滑剂!是霍夫曼的人?

她无暇多想,纤细的身体挤入狭窄的通风管道。微型手电的光束在蛛网密布的黑暗中划出孤寂的轨迹。尘土与霉菌的陈腐气味中,那股若有若无的、甜腻中带着辛辣的异样气息再次浮现——正是之前在清洁工标记点嗅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