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并州城里(第1页)

并州城里,这一夜忙得像一座炉。

盐铁都曹衙门前排着队,铁匠把家伙事捆成一捆,领到号牌上刻着“甲”“弓”的字样就乐。匠正领着徒工验铁,教他们把并券拿在灯下照印,看棱花、摸印纹。

市易司的案上堆满了新制的竹筹,竹筹上刻着县名和社名,文书们就着灯焰在竹筹背面刻小孔,表示这社今日已领粥。

义学里,几位教书先生正在对着一群鼻涕还没擦净的小子教写字——先生用粉笔在板上写出一个“民”字,转身问:“此字何解?”小子们齐声道:“我们!”先生笑,把“民”字旁边又写一个“信”,说:“这是法的根。”小子们又喊:“信!”喊声冲破了窗纸,溅在夜色里,像落进水里的火星。

张辽巡到北市,停在斩台边,看了看法牌上的字,又回头看了看粥棚里坐着喝粥的老兵。老兵穿得极旧,手臂上的老伤冷一冷就抽筋。

他捧着碗,朝张辽咧嘴笑,露出三颗黄牙。张辽点头,继续前行。他不是那种善言的人,但每走过一处灯、一道牌,他心里就把并州的根又在虚空里按了一按。

高顺在军门,亲手把“军纪十条”板立在门口。他把木板背后的角略微削了一下,使之看起来没有一丝斜。那十条被他写得像刀口,一条不多,一条不少。他站在木板前念了一遍,声音不大,却每个字都落在每个士兵的耳朵里:“军,不扰民;军,不取私;军,不欺市;军,不畏法;军,不乱阵;军,不假意;军,不纵酒;军,不侮老幼;军,不坏灯牌;军,不欺官吏。违一条者——斩。”念完,他回身,把长戟插在台旁,像把话语钉进了石头里。

陈宫则回到内厅,唤来各曹文吏、吏丞、主簿,把十二条细化为章程。每一个字,他都让人写成两份:一份贴府门,一份送义学。他说:“法不怕人看,就怕人不看;人看得懂,才会守。”他又命画师画了一幅“并券识假图”,图上画着灯下的棱花、印纹的节,制成小册,发到各里会。夜将过半,他仍未息烛。吕布走入,看了他一眼,笑道:“你的灯,比城门外那盏还亮。”陈宫也笑:“主公的刀,比台上那把还稳。”

“董卓会来吗?”吕布忽然问。

“必来。”陈宫端起一盏冷透的茶,轻轻抿了一口,“他会先用‘施’压‘法’,再用‘禁’断‘路’,继而用‘名’压‘实’。但我们不与他争名,也不与他争城。我们只争路、争仓、争心。他若来,我们以‘义灯’与‘斩台’迎之;他若禁,我们以‘互济’化之;他若夺,我们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