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覆灭,带来的影响绝对不亚于一场政治地震。
特别是对于英国而言,约克公爵号和声望号的损失,还有布鲁斯爵士的阵亡,正如张伯伦首相所说的那样,“大不列颠失去了一支最优秀的舰队和最优秀的海军指挥官”。
不过,希望走苦情路线赢得人心的张伯伦首相的这番沉痛之言,并未给他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原本,他想利用远东战事为自己的政绩加码,消弭自己因饱受诟病的绥靖政策而引发的政治危机,反对党反而因此抓住他的软弱无能对他不停攻讦,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国内游行示威行动,要求张伯伦下台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以强硬著称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因此获得了国内民众更为广泛地支持,他在私下场合曾说道:“布鲁斯爵士的舰队覆灭,正式宣告了首相阁下绥靖政策的破产,为了不列颠帝国的利益,我们必须改变海军战术上的策略,首先要加强海军反潜能力,特别是在声纳、雷达和无线电的技术必须投入实战,否则将无法应付远东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英国人在声纳、雷达方面的研究投入比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所以丘吉尔希望早日装备皇家海军。
日本人的反应同样也很激烈,近卫文麿在得知这一重要消息后,深感震惊和忧虑的同时,认为更加需要西方参与到亚洲事务中来,毕竟社民军展示出来的实力实在是太让他们不安了。他在御前会议对裕仁天皇上奏道:“社民军的潜艇具有十足的攻击性,我们必须加强帝国海军在反潜方面的能力,否则,渤海湾事件不可避免会再次重演。”
渤海湾事件,是近卫政府官方对进攻天津的那支舰队的遇袭而全军覆没事件的正式书面定性。
相比于英日两国政府的激烈反应,法国人则要焦急得多,特别是得知越共胡志明将要于11月1日正式在沦陷为社民军根据地的东京保护国建国后,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就给法属印支总督卡特鲁发专电指示,要求尽快组织兵力于11月1日展开进攻,不能让越南人顺顺利利地建立又一支红色政权。
实际上,卡特鲁总督在得知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赶往岘港前就全军覆没后,震撼之余,紧急于设在西贡的总督府会见英法联军的英军代表卡莱尔准将,希望他能向英国政府驻新加坡的海峡殖民地总督金文泰转达自己的意思,希望他能督促英军驻马来亚总司令阿瑟-珀西瓦尔陆军中将尽快动身出发到西贡,参与指挥进攻东京社民军的军事行动。
美国人的反应同样激烈,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