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伯、大哥敲定了事宜,第二天,韩劲将季芳华三人找来,向他们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听韩劲说第一部戏要拍战争戏,季芳华等人都不禁惊讶的目瞪口呆。他们是地道的香港人,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战争,对所谓的国破家亡、国仇家恨那种感情也并不理解。
“劲少,我们真的要拍战争片呀?”黄家喜为难的道。
韩劲点了点头,“没有错,这也是上面领导的指示。”
酒席宴上,艾部长、朱部长都提了此事,在韩劲看来,那这件事就是非做不可的了。
“可是我们也不懂拍战争片呀。”季芳华为难的道。
香港导演拍战争片,一向都是不论不类的。
同样是抗战时期的电影《上海之夜》,却拍成是一部三角恋爱的喜剧;一部军阀混战时期的《刀马旦》,多少国恨家仇倒是未见到,不过男女主角尽情耍帅,恩爱纠葛插科打诨的戏倒是不少;香港沦陷期的《等待黎明》,也演绎成了一部三角恋爱关系……
香港导演喜欢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通过小人物的遭遇,以小见大,反映整个时代的变革。像《上海之夜》、《刀马旦》、《黄飞鸿》、《夕阳之歌》等等,均是如此。
小人物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巨轮,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就算是武功高强如黄飞鸿,连子弹或许都能躲得掉,但是面对沧桑巨变也只能徒然叹息。反映了时代变革之下,升斗小民的无奈与悲哀。
而内地导演喜欢从大局着眼,以上帝视角俯视整个历史的变迁。像《南征北战》、《大决战》、《上甘岭》等等。并且尤其喜欢塑造英雄人物,典型人物。赋予他们影响大局、改变历史的能力。
像《英雄儿女》之中的王成,战至一兵一卒,最后壮烈牺牲。但却成功守住了高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南征北战》中,焦点则放在指挥作战的两党高官身上,他们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至于普通士兵、升斗小民的遭遇,就没有太多着墨了。
就连《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也都是主角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地道战》里民兵连长高传宝夜读《论持久战》,发明了地道战,粉碎了鬼子的扫荡;《小兵张嘎》里的嘎子。关键时刻点燃了碉堡,从内部打乱了敌人的阵脚,让乡亲们得以顺利入城……
韩劲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听季芳华这么说,便点头笑着说道,“不要紧,这部战争戏回头我会和艾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