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由()提供免费阅读!
[正文]第二十节 梅津美治郎的苦恼
------------
第二十节梅津美治郎的苦恼
这几个月来,关东军梅津美治郎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六月末,法国向德国投降之后,日本国内由近卫文麿为中心的新体制运动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解散内阁。为了逼迫亲英美派的米内光政内阁,新体制派的畑俊六陆军大臣先行单独辞职。
日本有个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的规定。就是说军部相关的大臣必须是现役而不能是预备役。
像米内光政担任首相时,就已经退出现役转入了预备役。所以除了军部推荐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预备役,不可能接任这个陆军大臣。
军部方面为了推动日德意同盟,在畑俊六辞职后进行的三长官会议中并没有推荐下任陆军大臣,直接导致没有陆军大臣的米内内阁的总辞职。
新组建内阁的人就是叶磊都有所耳闻的近卫文麿,这是他的第二次组阁。
近卫文麿上台之后,开始大力提倡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主张扩充日军实力。并于九月二十七日与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
在条约中,三国互相划定了势力范围,企图在欧洲、亚洲、非洲建立三国为轴心的势力。同时条约还补充了德日**产国际协定的不足,并消除了德国与日本因去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引起的嫌隙。
法国投降的另一个主要影响是,在欧洲是德国一家独大,与苏联一起成为了最大的两个势力。
天不可有二日,一山也不容二虎。
虽然德苏之间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但日德之间更是有**产国际协定。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德苏之间的表面上看来良好的关系并不能持续太久。
日本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从六月末、七月初开始大本营准备开始增加满苏边境上的兵力。但这个计划的实施也不是很顺利。
在桐工作基本已经失败,日本短期内是无法彻底占领中国之后,日本为了彻底切断英国、美国对蒋介石国民政fu的物资支持,于九月二十三日进入了北部印度支那地区。
进驻北部支那后,马上就签订日德意同盟条约,次日美国就发布对日禁运钢铁之声明。这一连串事情的发生,直接影响了大本营对关东军方面的兵力增援。
至九月末,在原有的几个师团基础上,大本营已经从四编制师团中各抽调一个联队,新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