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龙头之地,钓鱼台!(第1页)

飞机在BJ国际机场缓缓降落。

王钟,若兰在两位警卫的带领下,乘坐早已准备好的专车缓缓向BJ驶去。

若兰好奇的透过车窗打量着四周。

王钟虽然两世为人,但是还是第一次看到80年代的BJ,也难免好奇的四处打量。

80年代的BJ,还没有林立的摩天大楼。80年代的BJ也没有拥堵不堪的车流,80年代的BJ也没有常年的雾霾天气,也没有居高不下的PM2.5。这里有的只是古朴厚重的历史,有的是朝气蓬勃的人民,有的是青砖绿瓦的沧桑。

“两位同志,我们刚才经过的城门就是BJ九门之一的正阳门!”

开车的警卫担当其临时讲解员,为王钟和若兰这两位香港同胞进行讲解。

“同志,我们可以去天安门,紫禁城参观吗?”

王钟入乡随俗,有些期待的问道。

“当然可以,在住宿之后,会有专人陪同你们参观!”

“谢谢!”

王钟感谢的说道。

对漂泊在外的华人来说,BJ是中国的象征,天安门,紫禁城,长城则是BJ的象征。对每个华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王钟和若兰的身份被定为香港同胞,香港代表团代表,被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休息

BJ城龙脉大致有三条,风水龙脉之一是从亚运村地区至小汤山;风水龙脉之二西起香山,至颐和园昆明湖在延续在延续下来至玉渊潭为龙头;还有一条从颐和园昆明湖经过紫竹院至积水潭为龙头。

钓鱼台国座落在BJ玉渊潭东侧,是BJ风水的龙头之地,昔日曾是帝王的行宫,迄今有800多年的历史。金代章宗皇帝曾在这里建台垂钓,故后世有“皇帝的钓鱼台”之称。清代乾隆皇帝爱其风光绮丽,把它定为行宫。

1959年,为迎接新中国诞生10周年庆祝活动的各国领导人,中国政府决定以古行宫中的钓鱼台园林为主体,兴建风格各异的19座别墅楼,正式定名为钓鱼台国家宾馆。

一到钓鱼台国宾馆的门口,顿感庄严肃穆,门口值班的武警战士威严的注视着门口过往的行人和车辆。

在警卫出示特别通行证后,王钟的车辆才被放行。

刚进入钓鱼台国宾馆没有多久,就见到一个大牌坊,很气派,耀眼。

若兰拉着王钟在牌坊下合影留念。

钓鱼台国宾馆,好像这里是一个“宾馆”,是一个住宿休息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