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只有一个原因能使军事行动停顿而且看来它永远只能存在于一方
既然双方都已准备好作战,就必然有一个敌对因素在促使他们这样行动。只要双方没有放下武器,即只要还没有媾和,敌对因素就依然存在。只有当敌对双方的每一方都企图等待较有利的时机时,这个敌对因素的作用才会中止。但是初看起来,仿佛只能一方有等待有利时机的企图,另一方的企图应该恰恰相反。如果等待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利的肯定是行动。
双方力量完全相等也不能产生间歇,因为,这时怀有积极目的的一方(进攻者)一定会继续前进。
可是,如果我们设想的均势是一方有较强的动机。积极的目的,但掌握的力量却较小,也就是双方力量与动机的乘积是相等的,那么还必须指出:假如预料这种均势不会发生变化,双方就必然会媾和。如果预料会有变化,这种变化只可能对一方有利,这肯定会促使另一方行动。由此可见,均势这个概念并不能说明产生间歇的原因,归根到底,问题依然是等待较有利的时机。假定两个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抱有较强动机,比如打算夺取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作为和谈时的资本,那么,它占领这个地区就达到了政治目的,行动就没有继续的必要而应停止下来了。另一个国家如果接受这种结果,就一定会同意媾和,相反,就一定会行动。如果它认为在四个星期之后才能准备得更好,则它就有充分的理由推迟行动的时间。
但从逻辑上说,这时战胜者似乎应该马上行动,使战败者没有时间进行准备。当然,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双方对情况都很了解。
十四军事行动因此又会出现连续性使一切又趋向极端
假如军事行动确实有连续性,那么因为不间断的行动,就会使一切又趋向极端,让情绪更为激动,使一切更加激烈和狂暴。不仅如此,而且行动的这种连续性还会使行动衔接得更加紧凑,使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密切,因此,这些行动就更为重要和危险。
可是我们知道,军事行动极少或者从来也不曾有过这种连续性,在许多战争中,行动的时间只占全部时间的一小部分,剩下的时间都是间歇。这不可能都是反常现象。军事行动中完全可能有间歇,这里面并没矛盾。现在我们来谈谈间歇以及生成间歇的原因。
十五这里要用两极性原理
当我们把一方统帅的利害看成总是和另一方统帅的利害正好对立时,我们就承认了真正的两极性。我们准备以后特地用一章来详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