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上述两种方法之外,还有另外三种能够直接加重敌人力量消耗的特殊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入侵,也就是夺取敌人的某些地方,但并不想占领它,而只想在这儿索取军税,乃至加以破坏。这时,入侵的直接目的并非打垮敌人的军队,也不是占领敌人的国土,而只是一般地使敌人遭受损失。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的行动主要是针对加重敌人损失的对象上。我们很容易就能想象出,军队有两种用法,一种在目的是打垮敌人时较有效,另一种在目的不是打垮敌人或不能打垮敌人时比较有利。按照习惯的说法,前一种更多地是军事的,后一种更多地是政治的。但如果从最高的角度来看,两者都一样是军事的,而且只要同当时的条件相适应,每一种都是合适的。第三种方法是疲惫敌人,就应用广泛这一点来说,它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选择”疲惫”这个字眼,不只因为它可以简要地表达这种方法的特征,并且因为它可以确切地说明这种方法的实质,并不是象初看时那样只是为了修辞。疲惫这个概念在作战中的意思是:通过持久的军事行动来逐渐消耗敌人的物质力量和消磨敌人的意志。
假如我们想通过持久的作战来战胜敌人,因为达到较大的目的当然要比达到较小的目的消耗更多的力量,所以我们就只能满足于尽可能小的目的。可是,我们能为自己规定的最小的目的是单纯抵抗,即没有积极意图的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手段能相应地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得结果也最有把握。但是这种消极性有没有限度呢?显然不能发展到绝对的被动,因为单纯的忍受就不是作战了。抵抗也是一种活动,通过它应该消耗敌人很多力量,使他只得放弃自己的意图。这就是在单纯抵抗的每一次行动中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我们意图的消极性质就表现在此。
毫无疑问,消极意图在单个行动中所产生的效果要比积极意图在相同情况下所产生的效果差一些(如果积极意图能够实现的话),然而,这两种意图的差别恰巧就在于前者比后者较容易实现,也就是把握较大。消极意图在单个行动中效果较差这一缺陷,必须用时间,也就是通过长久的作战来弥补。因此,以消极意图为基础的单纯抵抗,是指通过持久的作战来战胜敌人(即疲惫敌人)的自然手段。
在整个战争领域中四处都可看到的进攻和防御的差别,其根源就在此。但是,我们在这里还不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而只想说明:这种消极意图本身就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和比较强的作战形式,有助于实现这种意图,获胜的把握和胜利的大小之间哲学上的力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