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战争看作是相互消灭的行为,那么,就必定认为,双方一般来说都是在前进的。可是也同样必然认为,就某一时刻来说,只有一方在前进,而另一方肯定在等待。因为双方的情况决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或者不可能是永远相同的,情况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因而当前这个时刻对这一方就会比对另一方有利。如果双方统帅都完全了解这一点,那么,一方前进的依据同时也成为另一方等待的依据。因此,在同一个时刻双方不会都感到等待有利也不会都感到前进有利。在这里,双方不可能同时持有同样目的的原因不是一般的两极性,而是双方统帅下定决心的根据其实是同一个情况,即情况改善还是恶化的可能性。
即使双方的情况完全相同,或者由于统帅对敌方情况了解不够,误认为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双方的政治目的是不同的,仍然不可能产生间歇。从政治上看,双方必定有一方是进攻者,双方的企图假如都是防守,那就不会发生战争了。进攻的一方抱有积极的目的,防御的一方只有消极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积极的目的,进攻的一方必定采取积极的行动。因此,即使双方的情况完全相同,积极的目的也会促使进攻的一方采取行动。
根据这种想法,军事行动中的间歇严格说来是同战争的性质相矛盾的,因为两支军队是两个敌对的因素,任何一方必定在不停止地消灭对方,水和火永远不能相容,不到一方完全消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决不会停止。但,我们对两个摔跤者长久地扭在一起僵持不动的现象又怎样解释呢?军事行动本来应该一刻不停地进行,象上紧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运动一样。但是,不管战争的性质多么暴烈,它总还受人的弱点的限制,人们一方面追求危险和制造危险,同时却又害怕危险,战争中有这种矛盾,人们不会感到惊讶的。
假若我们浏览一下战史,常常可以看到同上述情况相反的现象,在战争中为了达到目标并不总是不停顿地前进,间歇和停顿是军队的基本状态,前进却是例外。这差不多使我们怀疑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但是,虽然战史上的大量事实所证明的是这样,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却恰好证明了我们前面的观点。革命战争充分表明了这个观点的现实性,也充分证明它的必然性。在革命战争中,尤其是在拿破仑的各次战局中,战争的进行达到了最大地发挥力量的程度,我们认为这是暴力的自然规律。这样看来,战争达到这种程度是可能的,既然是可能的,那也就是必然的。
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前进,在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