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队配置地点到军队给养和补充源泉的主要聚集地区的道路,在通常情况下也是退却用的道路。因而,这些道路有双重的使命:第一。它们是经常补给军队的交通线;第二。是退却路。
我们在前一章中说过,虽然按照目前的给养方式,军队主要是在当地获得给养,但是军队和它的基地依然必须看成是一个整体。交通线是这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构成基地和军队之间的联系,应当看作是军队的生命线。沿线布满各种供给品。弹药车辆。往来的支队。邮局和信差。医院和仓库。弹药库。行政机关,它们的总的价值对军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些交通线必须既不导致长期中断,也不便路途过长和通行困难,因为路途过长总会使力量受到一些损失,结果就会使军队削弱。
就交通线的第二种使命而言,也就是作为退却路来说,交通线其实形成了军队的战略后方。
从这两种使命看,这些道路的价值决定于它们的长度。数量。位置(也就是它们的总方向和它们在军队附近的方向)和状况,及地形上通行的难易。当地居民的情况和情绪,最后,也决定于有无要塞或地形障碍作为掩护。
但从军队配置地点通到生活源泉和力量源泉的道路并不都是军队的真正的交通线。当然,不是真正的交通线的这些道路必要时也能利用,可以作为交通线体系的补助线,可只有那些有专门设施的道路才构成真正的交通线体系。只有设有仓库。医院。兵站。邮局,指定警备长,派有宪兵队和守备部队的道路,才是真正的交通线。在这个问题上,在本国内同在敌国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却容易被人忽视的差别。军队在本国内固然也经过专门设置的交通线,但却压根不受这些交通线的限制,必要时能离开这些道路,选用任何其他现有的道路。因为军队在本国内到处都象在自己的家里,处处都有自己的政府机关,到处都能得到善意的帮助。即使其他的道路不太好,对军队不太适用,依然是可以选用它们的,因此,如果军队被敌人迂回,必须变换正面时,是可能利用这些道路的。与之相反,在敌国境内,常常只有军队已经通过的道路才能作为交通线。在这方面,一些微小的。往往是不大显著的原因就可能产生极其不同的效果。在敌国境内前进的军团只能随着前进和在自己的掩护下设置一些构成交通线的设施,使居民因为存在害怕军队的心理而产生一种印象,觉得这些设施是不可改变和无法避免的,甚而使他们把这些设施看作是减轻战争灾难的。沿路留下的兵力不大的守备部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