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战的最终目标,正如我们以前已经说过的那样,决不可能是绝对消极的。即使力量最弱的防御者,必然也会拥有可以影响敌人与威胁敌人的某种手段。
可以说,这种目标就是疲惫敌人。既然敌人追求的是积极的目标,那么他的任何一个没有成功的行动即使除了兵力损失以外没有带来其他后果,也算是一种后退。而被进攻的一方遭到的损失却不是无谓的牺牲,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据守,而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这样一来,人们仿佛就可以说,防御者的积极目标就是单纯的据守;人们假如能够肯定,进攻者在经过了一定次数徒劳无益的尝试之后必然会感到疲惫而放弃进攻,那么,这种看法也许是对的。可是,进攻者这样做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只要看看兵力消耗的实际情况就可以知道,从总的对比来看,防御者正处于不利的地位。所谓进攻受到削弱,只是就可能出现转折点的意义来说的;在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种转折点的情况下,防御者遭到的削弱要比进攻者大,这一方面是因为防御者是较弱的一方,即使双方的损失相等,防御者的损失相对地说也要比进攻者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防御者的一部分国土与补给基地通常会被对方所占领。
由此可见,进攻者会放弃进攻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假如进攻者一再进攻,而防御者除了抵御进攻以外不采取任何其他行动,防御者就没有办法来避免对方的进攻迟早会得到成功的危险。
所以,即使在现实中强者力量的枯竭,或者更确切地说强者的疲惫,往往导致了媾和,那也是战争在大多数场合具有的不彻底性造成的,在理论上也不能把它看作是这种防御的总的和最终的目标。这样一来,这种防御只好从等待的概念中寻找着它的目标了。等待着这个概念包括情况的变化,处境的改善,当处境根本不能通过内部的手段即通过抵抗本身求得改善时,就只好期待外力来帮助改善。所谓外力来帮助改善,是指政治关系的改变,这或是防御者有了新的盟国,或者是原来反对他的同盟开始瓦解了。
防御者兵力小而不能进行任何猛烈的还击时,等待就成为目标。不过,依据我们给防御规定的概念,并不是每一次防御都是这样的。依据我们的概念,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正因如此,在有可能以强烈程度不同的还击作为目标时,人们也完全可以采取防御。
必须从一开始我们就把这两种情况区分开,因为它们对防御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第一种情况下,防御者力图尽可能长期地占有并且完整地保持自己的国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