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北,袁尚军大营。
天色一昏黄,钟繇就急不可耐地来此拜访袁尚,袁尚、郭嘉两人也热情地招待他。
“其实在下所学不过蔡老师的万一,蔡小姐现在青州,她那有老师的典籍手迹。她才是完整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元常先生若是有机会不妨去求教她。”袁尚谦逊道。
“谁不知道临淄侯乃大汉才子,诗文书法自成一家且造诣极高。”钟繇不依不饶道。
袁尚笑了笑,先说了所知的一些理论,比如后世习《史晨碑》注重的什么“一波三折”,“一笔三过之”。这其中有蔡邕的独门绝技,也有后世的书法理论,在钟繇听来却是受用无穷。随后袁尚取过纸笔亲自示范了一遍,还将一些后世的行书、楷书技法加以演示,看得钟繇是如痴如醉。同时袁尚又故意保留了一些技法,也使得钟繇心中急痒难耐。
钟繇跟袁尚相谈甚欢,浑然不觉已经过去两个时辰。
“元常先生,我家公子可负了大汉才子之称号?”郭嘉笑问道。
“哈哈,不负不负。”钟繇高兴道,“多谢公子传授我如此宝贵的技艺,在下这就回去记录下来,明天再来请教了。”
“元常先生莫急,这私事是完了,可在下还有公事请教。”袁尚出言留住了他,“不知先生对陛下移驾许县一事有何看法?”
钟繇犹豫一阵,说道:“许县地处颍川,照理说是个钱粮充裕的富庶之地,征上来的粮食税赋够朝廷的开销。但要一位重臣留守洛阳以作拱卫。而颍川百战之地,需要有一支强兵护卫朝廷才是,不然再来一个董卓、郭汜那样的逆贼,陛下就身陷危难矣。”
如今就是这个状况,袁尚夺不去刘协,但也不能让曹操轻易地挟持去了。最好的结果是有几个将领互相牵制和拱卫着刘协,如此曹操想要控制皇帝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上午的会谈中。袁尚就建议刘协和杨彪收编了白波军和徐荣这两股较小的势力,再拉拢张济拱卫南阳。如此加上杨奉、樊稠等人互相牵制,起码能确保一段时间的平衡。
“不知元常先生可愿到州郡担任官职。以拱卫朝廷?”袁尚半试探道。
钟繇收起笑容。严肃道:“在下乃朝廷任命地官吏。去留和任职都由不得自个。要是朝廷和陛下需要。在下定义不容辞。”
“元常先生这样不贪恋朝堂地荣耀才是社稷地栋梁之臣。”袁尚赞道。他心想只要钟繇不死黏在皇帝身边。他就会设法跟刘协将人要过来。
袁尚刚送走钟繇。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