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用偷袭的办法向整个根据地全面进攻。
沈擒龙和李骥虽然足智多谋,各种战术运用自如,但是在占领了整个根据地的鬼子面前,他们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别看沈擒龙和李骥平时似乎很神勇,经常迎着鬼子的大部队上,好象天下无敌似的,其实,那都是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有拚命一条路。
他们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不过是天大的幸运。
但是,在这样的强大的敌人面前,自己去找死,那不是沈擒龙和李骥这样的以头脑机智见长的侦察员干的傻事。
沈擒龙和李骥按照自己的习惯,先检查了一下武器。
检查的结果,他们的20响子弹消耗得差不多了。
沈擒龙还剩下两个弹夹,李骥一个都没有了。
沈擒龙把一个弹夹交给李骥,两个人把这个当成是最后的护身符。
剩下的救命武器只有李骥的马枪和沈擒龙的三八大盖了。
幸好沈擒龙从鬼子兵那儿抢来了子弹,两个人又把子弹分了一下。
鬼子的子弹装在佩戴在腰间外皮带的弹药盒里边。
鬼子的弹药盒通常是那种日军陆军“三〇年式”弹药盒,由两个前盒和一个后盒组成,后盒还附带一个枪油壶。
前盒每个可容纳30发子弹,后盒每个容纳60发子弹,前盒加后盒共计可携行120发子弹。
日军的弹药盒虽然看着罗嗦,但是它的使用其实是有秘诀的。
1903年以后,日本急欲影响中国陆军的发展,所以积极向中国推荐日本军制和日本教习、教官。
清末民初的中国各军事学堂逐渐形成以日本人代替德国人充当教习的势头。
袁世凯创办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聘用日本人为总教习。
这些聘用的日籍教官在一些关键的军事问题的讲授是有所保留的,不肯将全部军事知识教给中国学生。
步兵总教习多贺长雄任教一年多,深为中国学生的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在回国前夕,他热泪滂沱地对中国学生说:“我的良心的没有”。
他难言的苦衷是作为一个教官没有把自己的知识无保留地教给学生。
多贺长雄在校期间曾给学生讲授了步兵佩带的三个弹药盒的用法。
远距离射击时先用后弹盒,中距离射击时用右边的弹盒,近距离射击时再用左边的弹盒。
也就仅仅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