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你认为我朝海禁大开之后,海外贸易之利如何?”张翼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先抛出一个问题,让这张镜心思考。
张镜心没有想到张翼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倒是有点意外,随即沉思了一下,仔细考虑才道:“虽然不算太懂,但不说其他的,当年老夫在南京任职时候,仅江南一带每年朝廷可以通过海外贸易获得税收,仅苏州市舶司一年税收便百万有余。”
张镜心在来两广赴任之前曾经在南京六部任职过,因此对于江南的情况还是很熟悉的,江南丝织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发到,他也是有见识的。
“如果拿广州市舶司的情况来看,每年可获税收,也可以接近百万。”张镜心在想了想,然后说了自己来两广时候,看到的广州的情况。
张翼点点头,然后再次问道:“那伯父认为海商如何?”
海商是大明统一对进行海外贸易的商人的统称,已经成为各地称呼从事海外贸易以及相关行业商人的称呼。
“富可敌国。”张镜心根本没有多想,随口便出。
大明朝海商之富,或许只有盐商才能媲美,扬州的盐商富裕程度,张镜心是见过的,那真是富可敌国。有时候张镜心就想不通,为什么大明朝财政如此困难,而天下商人却能如此富裕。这也是困扰很多大明朝有识之士的问题。
朝廷为了筹集一点点对付农民起义军还有关外满清铁骑的军饷,不得不一次次向老百姓加派征收军饷,比如崇祯皇帝这些年就不断向老百姓征收“三饷”,每年收取上来的也不过数百万银子,可这样反而更加激起天下百姓反抗,让整个天下更加混乱。
然而,老百姓如此之穷,不断zaofang,张镜心这些朝廷官员却是看到大明朝的各地商人,却是富可敌国,这真的让他们想不通,有时候这些大明朝的士大夫甚至还认为是商人的富裕导致了整个国家飞贫穷,却是没有看到商人在整个社会的作用和以及商人在聚集大量财富背后的那种辛勤的劳动。
张镜心还算是开明的士大夫,这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还是认为是大明朝积蓄的太多社会弊端导致现在的时局恶化,因此并没有认为是商人富国而穷。
至于海商的富裕,张镜心来到两广之后,也大致看到了。
不说来两广,就算在南京的时候,他看到的那些江南海商,他便有了海商之富,富可敌国,堪比盐商。因此张翼这样问,他毫不犹豫的直接回答了。
“呵呵,看来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