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原来是这样(第1页)

自太祖皇帝开创大宋以来,历来就是重文轻武,军事上的重大决策从来就是文人士大夫来制定,而真正的执行武将却权利很小,只局限在一些小的战术层面,所以宋朝一直没有出现武将篡权的事情,保障了赵氏的皇家正统。却极大的削弱了宋朝的武力,一群不懂军事的文人指挥了真的明白军事的武将,纯粹就是外行指挥内行,大宋军事不弱才怪。

便是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大才,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仅限于纸上谈兵。而神宗皇帝又太过急功近利,如此一来,制定出的战略虽然是经过周密安排精心布置,真正的拿到了战场上却是存在诸多的缺陷。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神宗皇帝虽然有意把战争进行下去,却不好强行作为,想了想才点吕嘉问的名字:“爱卿你是何见解?”

吕嘉问是王派的干将,鼎立支持王安石的新经济政策,神宗故意问他用意已很显然:希望他能够找个继续进行战争的理由。

吕嘉问的回答却叫神宗皇帝丧气:“我朝新政初始,各府各路的税收最快也要两年才可见到成效,国库本不充盈,战端一起,消耗弥巨。从眼下的局面来看,财政至多尚可支撑百日,若是再战便要加赋的……”

神宗皇帝脸拉的更长,不希望吕嘉问再说下去:“如此便速战速决,发明诏令前方尽快决战……”

众臣登时傻眼,这不是孤注一掷了么?

司马光立即出来:“我军将士久战不利,士气低迷,粮秣器械早已不足,不发援兵就如此仓促决战实在欠妥,圣上三思……”

“朕意已绝,纵是撤兵亦要在大胜之后。”

王安石也是决的神宗皇帝太过冒险。听了这么一说才放下心来,原来皇帝还没有丧失理智,只不过是想体面的结束战争而已。

众臣都是官场上的积年,如何不能明白皇帝的意思?也就认可了这个决议。

司马光等人心里却是暗暗盘算:如此重大的战事徒劳无功,徒然消耗国力,自然算是皇帝的失政之处,说明新法不妥。以后又多了反对新法的重要砝码。

“司马爱卿和王同枢密留下,还有驸马都尉,旁地人都退了吧。”

众臣散去,只留下李二、王安石、司马光三人。…Www.16k.C n

李二看留下的两位都是变法的最关键人物,想来神宗皇帝是要说起自己协助变法的事宜了。

哪知神宗皇帝说的却是:“驸马都尉抗旨不遵。是齐斩全家的大罪,前番朕曾赐尔丹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