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的雨季对于习惯于北地物候的契丹人来说,实在是个麻烦,不仅不利于骑兵已经辎重部队的展开,更加不利于打的攻坚战。
旁的不说,光是护城河水就比平日更要海海满满,泥泞的道路对于习惯风沙气候的北方人来说极不适应。
大宋朝廷便是选择在这个时机发动北伐,京东西路、河北两路征集丁壮士卒,号称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北上,美其名曰“固边”。
这次主动出击可真是给大宋朝廷挣足了面子,朝廷上下一片歌功颂歌之声。其实只有大宋神宗皇帝和枢密院的几个高层心里有数,大宋没有心思和辽人决一死战,希望辽人知难而退,以大宋认为体面的方式结束北线的局面而已。
那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早就有体面结束战争的想法,看来北线之战又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剧目。
李二早就看穿宋辽双方不会殊死一搏,最多是以武促谈而已,同样认为两国会很快结束战争,对于双方即将开始的战斗也没有很多的关注。
反而是司马光的那篇驳文引起了轩然大波:“哪个不晓得关云长掌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胭脂马?司马光大人精通史学,却道关羽是用枪杀敌的,真个笑死人哩……”
世人如司马光那把熟知历史者寥寥无几,早就相信了《三国传》的描述,将历史和小说所混淆,自然不能接受关羽拿枪矛之说。关云长若是用长枪杀敌,那还是关云长的么?
“司马光精通史学?我呸……谁不知道那《资治通鉴》是集万千人修撰而成?却被这老东西署上自家的名号,真个是欺世盗名之徒……”
《资治通鉴》一书集古今之大成,确实是无数人的心血所化,然世间人多认为是司马光一人所作。于是乎不少腹中有些个文墨之人便脱离了争论《三国传》的范畴,直接对司马光司马大人展开人身攻击。
“《三国传》自然是极好的。《资治通鉴》亦为绝世之作,奈何司马公见不得后辈晚生有如此成就,唯恐为后辈超越,故一力打压耳。司马公君实者,文则文矣,气度胸襟却是贴也小了许多。”人们甚至开始怀疑司马光的人品,纷纷猜测司马光写那驳文是怕《三国传》超越了《资治通鉴》。
“若说文才史学。驸马爷爷与司马相爷(如今地司马光虽不是宰辅,人们还是习惯于如此称呼)本是在伯仲之间;若说胸襟气度,嘿嘿,光是看驸马爷爷能够将那驳文刊载在邸报之上,便见得是比司马相爷高出了许多。16K小说网.电脑站www.16K.CN二人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