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之事颇多诡异,更有许多不便为人知晓之处,关于两淮水患一事,并非如李二所想象那般是地方官员隐匿灾情不报那么简单。
淮河水患其实早已是有的,王麻子秀才初次传递信函时候乃是淮水泛滥之首次。自去岁以来朝廷下大力气整治淮河,真个是用了大心思的。然地方官吏趁机而起,视淮水为肥肉一块,相互勾结,以治淮之资中饱私囊,或偷工减料或强行摊派,以“豆腐渣”工程蒙骗过关,还不到淮水大汛之时,“固若金汤”的淮河大堤便多处决口,泗州、宿州、濠州等地刚刚交工的淮河堤坝决口处不知有几。黎庶遭难百姓水火,然地方官员却不敢上奏,依旧是大言不惭的说甚么“两淮治理卓然,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严密控制各地百姓,不许流亡逃灾,各地官吏也是十分的默契,不约而同结成“攻守同盟”,将淮河水患这般泼天也似的事情生生的捂住。
孰料七月大汛之期,淮水暴涨,本就松散不堪的地方不光是决口几十处那么简单,整个淮水中下简直已是捂堤防可言,滔滔淮水直泄而下,以富庶著称的两淮顿成汪洋。
淮水中下两岸,两路七州灾情不堪,已不可控制,地方官吏惊骇之下,一面以种种理由强力弹压百姓,严防“流民四散”;一面上奏朝廷“淮水小患,不足为朝廷之虑”。
神宗皇帝并非如隋炀帝那般不顾民生,也不似大明正德帝那般胡闹,看到大力治理之下的淮水依旧“小患”,便是清楚淮南两路是出了事情的。虽还不清楚两淮路的灾情到底如何,却绝对不会盲目的相信那些地方官员的所谓“小患”。
淮水泛滥向无“小患”之说,两淮路为大宋赋税重地,朝廷也是分外的在意,神宗皇帝已然命滁州扬州等地地方调拨银钱粮秣。淮北一带由徐州调集部分粮秣赈济。然如今对契丹之战已是箭在弦上,容不得从北方的京东两路、河北诸路抽调人力物力,更兼两淮灾情容易引起民心浮动军心不固,这便才是准了两淮“就地安置灾民,严防灾民转流”之说。
大宋历经灾难,最是清楚灾民流动地危险,在很多时候。流动的灾民极易演变为暴民。万千受灾之民和暴乱之间在很多时候只是缺少那登高一呼罢了。
如今李二将淮南灾情公之于世,世人皆是知晓,对于随时可能展开的北线大战实在是没有丝毫的好处。…Www.16k.C n
精忠驸马却不晓得朝廷里的这些个勾当:“官家既是早知淮南两路之灾,何不早赈以安黎庶?”
李二一再的提及淮南,神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