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催鸟语阵阵,暖烘花发团团,青风慢弄绿柳如丝,果然是红杏粉桃的阳春天气,却不见游春赏玩的士女文人,原来河东路的情形并没有李二所想象的那般美好。
经过漫长的迁徙,灾民虽有许多倒毙在路途之中,却是保留下了绝大部分的人手,终于是过了隆德。
再往北走就是到了契丹人时常袭扰的晋州北部的,而宋军从隆德开始一直绵延到北方的常胜镇,都布置了重兵把守,尤其是前面的威胜军在河东路可以算是最为精锐,无论是补给还是数量都属上乘。
正是因为如此,耶律玉容一直没有敢于穿过隆德和威胜军司,而是把契丹奇兵的活动范围控制在这一线以西,很严格的避免以宝贵的奇兵和大宋数量众多的守军做直接的冲突。
在干燥的春季里长途行走实在不能叫人痛快,漫天沙尘搅闹的人心不宁,再就走不多大的一回子就燥热的厉害,却不是夏日里那种毒辣辣的热法,而是满身尽汗却不得发,实在叫人着恼上火的很。
歪好也是近了李二心目之中的目标了,想来再有旬日的光景就能寻个落脚的地界儿,只要灾民有了着落剩下的事情也就好说了的,寻摸些种粮下在土里今年就能安稳住(那时候的农业还是一年一熟的)。
左近就是沁水,想来沁源城也是不远了吧,在这个时候,李二对于山川地理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只能根据臆断做一个大致的评估。其实按照的想法,距离目的地----宋、辽、西夏交汇的前方还有相当的距离。
可是种种迹象表明目的地已经地近了的,因为一路之上总是有许多官军不远不近的“护卫”,自从过了隆德,再也没有见过称得上规模的官军。看来前线应该是近了的。
歇息了约莫多半个时辰,体力稍微回复了些,所有人都是懒洋洋的随处而卧一动也不想动,由于是一日两餐,热切盼望的晚饭还是等些时辰地哩。
就在众人慵懒之时候,右前方隐隐见到漫天的沙尘,恍如暴雨将来时候的那种昏黄天色……
按说这样的月份是不大可能出现什么急风骤雨的。李二也算是经历过刀枪战阵地,晓得这就是敌情!这就是所谓的“战
在战场上经历或几番生死的老士卒都是经验丰富,在肉眼还看不到敌人的时候,可以凭借许多的条件判断出敌人地动作,而前方忽然腾起的沙尘绝对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条件。若是没有万千人地急速踩踏。不可能出现这般的情形。
一旦见到如此这般腾起的“战云”表示大战即将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