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 正常的攻防战(第1页)

只见密密麻麻的士卒冲了上来,一部分推着井阑冲车,一部分扛着云梯前进,受攻面积有限,一次只有五万人同时进攻,败下来或是死光了,下一批人再继续。

张辽防守也不能几十万人同时上去,一次也仅仅两万人,刀斧手、盾牌兵、长枪壮士和弓箭手四个兵种混编,弓箭手远程压制,盾牌兵持大盾守护,长枪壮士击杀攀登的敌军,另外就是几人合力掀翻敌人的云梯,刀斧手此刻没有与敌近身搏命的机会,干起了苦力,搬起滚木礌石向下扔,还有烧好的热油开水,这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张辽一直站在第一线,不时的指挥作战,给将士们加油打气。徐庶则是在下面调度指挥,上面防守缺人立即派人上去顶上,不断的运送滚木礌石和热油开水,投石车调高了弧度,调准了距离位置,一刻不停的抛射石块,攻击的距离肯定就不会那么远了。

投石车太过沉重,而且还都是大型的,放置在筑好的木墙上几辆还可以,要是把这上百辆都放置上去,那木墙肯定就自己崩塌了,只能放置在后面的平地上,弩车的重量要轻很多很多,因此弩车是放置在木墙上操作射击的。

攻城战如同一台绞肉机一般,每一分钟,每一秒都在死人,一阵阵的惨叫,一声声的哀嚎,渗人心扉,如果没有点定力,肯定无法在这场战斗中坚持下来,听着这声音就让人感到崩溃。

惨烈程度比世界历史上任何一场战役更甚,虽然这还是冷兵器战争,但是进攻方完全没有掩体,防守方也无法在敌人的投石车和弩车的轰击下长久存活,完全是在用人命来换取胜利,此时没有计策可言。

一天不知不觉就这么过去了,期间不论是防守方冀州军,还是进攻方西凉军都不约而同的休息了一次,用作吃饭。恢复体力,可能作为防守方的冀州军在这方面更好一些,他们的粮草储备充足,战过半个时辰就会有另外一支兵马上来换班。换下去的士卒喝酒吃肉,大营内不停的煮饭炖肉,吃饱喝足的士卒才有力气去战斗。

其实张辽和徐庶本来都不会这种战法,完全是跟林森学习到的,林森也是在读历史书籍的时候学习到的。在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下,吃饱肚子轮换战斗可以有效的增加军队的战力,不仅增加了攻击力,还能减少一些损伤,这是林森经过数次实验后得出的结论。

马超领军回到大营,一天下来一共发起五次进攻,伤损大概有十万人,山寨一次也没有攻进去,不过山寨木墙已经有所破损,相信最多三日。他们便可以攻下面前这座大营,长驱直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