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众矢之的
桃阳县的支柱产业是酒店舞厅发廊澡堂子,由此又派生了一些赚钱的行业,其中就有小诊所,小门诊,小药店,小专科,同时也产生了一批英雄豪杰,其中就有江湖游医、庸医、混混、行医骗子、医托。
兽医站换一个牌子就成了诊所,裁缝店拾掇拾掇就变成了门诊部,瓦匠、木匠也把瓦刀、斧头卖给了铁匠铺,换上听诊器,当起了看病的大夫。
厨师、屠夫连白大褂就不必换,就直接坐诊行起了医术。
于是乎,小诊所、小门诊,就像雨后春笋,明的,暗的,有证的,无证的,遍及桃阳县城的大街小巷。
一个人在一条小巷里打了一个喷嚏,就有四五位所谓的医生跑出来笑脸相迎,都号称自己有祖传秘方,专门医治呼吸系统的疾病。
1998年春节后,有一位好事者作了一下粗略统计,仅在桃阳县城区,大小门诊就有多达200余家。
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势力,敢与政府开的大医院抗衡了,竟然还小鱼吃起了大鱼。
除了县人民医院财大气粗,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外,中医院、妇保院、皮肤病防治医院等一些底气不太足的医院,都被啃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眼看那些医院就要爬下了,那些院长和医务人员们,却不从自身的原因找起,苦练内功,而把医院难于生存的责任全推给了小门诊和小诊所,说是他们抢了自己的病源,抢了自己的饭碗。
于是乎,就纷纷给县卫生局提意见,强烈要求整顿医疗市场,取缔黑诊所,打击非法行医者。
非法行医者成了众矢之的。
万不得已,县卫生局只好召开局党委会议,讨论研究了三天三夜。
领导们废寝忘食,推掉一切私事,包括父母生日,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孩子的婚礼等等,大公无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讨论去讨论来,最后才定夺,要县卫生协会主任叶光生牵头,招兵买马,借调人员,安排车辆,成立桃阳县卫生执法大队。
对于执法大队队长人选问题,领导们又开会三天三夜,又推掉一切私事,幸亏没有人死在会议中,要不然又要出现一位把生命献给改革开放事业的公仆,成为党员干部的楷模。
几位主要领导:贾局长,曾副局长,范副局长,都是决策人物,还有杨纪检书记,李工会主席都有发言权。
几位党组成员各自都有自己的人选,谁都想为这医疗市场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