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内,李逍遥陆陆续续将日需之物备齐,在大树下围了一座小院,院中坐落着一间茅屋,屋顶搭些青藤、紫杉、黄果花等物。
杨过喜爱花香浓郁,故在屋内种了几盆花卉置在墙角。李逍遥素好淡雅,亲在屋前翻动泥土,撒些梅籽,以期日后长成梅树。
二人忙碌了一日,傍晚承孙婆婆送来饭菜,一时间屋内笑语连连,洋溢出一番温馨的气息。
过了七八日余,李逍遥将当前所知的武功清点整理,从易至难一一罗列出来,为杨过细加讲解,深入浅出,先主后从。
杨过本是聪明之人,虽与李逍遥别时隔久,学武倒是极为勤快,一年多时间坚持不懈,根柢已是不凡。平日里总觉得极为深晦艰涩的语句,一经李逍遥稍加点拨,心中立然恍悟,如有拨开乌云见日出之感,陆续将招式推究下来,演算出不少后招变化,得益不少。
李逍遥见他极其聪明,心怀大慰,自忖窥至“破人”境界之后,等闲招式及变化已尽数了然于胸,只虞内功有所进境。当世之上,臻至他这等修为的高手,已非埋头苦练可及,更侧重悟性与契机,讲究万法自然、一切随缘。
武功本就分作“体”、“用”两道,眼下他功力已是百尺竿头,进展甚微,在“体”一道上已入瓶颈,唯有在“用”一道大下功夫,只要将所学慢慢悟透即可。料想自己这等身手在当世已属少有,欲求进境也不急于一时。
李逍遥思虑至此,顿即心胸豁然。每日携了玄铁重剑坐在小山上督促杨过习武,瞧见不对之处便出声指点一番。
杨过也颇争气,总觉得不可负了义兄的期望,是以用功极是勤快。每日闻鸡起舞,月升而眠。纵使在睡梦中也思虑招式的种种变化,有时按捺不住手舞足蹈,常将身上被子踢开,李逍遥每每醒觉后,又重替他抚盖掩上。
杨过本来根骨极好,悟性甚为过人,一个多月下来,已将“天山折梅手”练的纯熟,功力越练越深。李逍遥见他根基已是牢稳,决定相授高深功夫。
这一日午后,李逍遥将杨过从院落唤到房中,凝神上下打量一眼,见他已英华内敛,薄而不发,自己也仅瞥的见他眼中一丝灵光闪过,心中大为满意,连连点头道:“不错,短短时间之内,你能练到这般地步,确属难得。”
杨过感激道:“多日下来,甚亏大哥勤加指点。”
李逍遥摆了摆手,笑道:“二弟不必过谦,若非你天资过人,根骨奇佳,也未可在这短短数月中练到这般地步。只是……你虽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