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陆军暂编第十七镇在历史上是一支很奇特的队伍,与清末的其他新军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最初是由岺春煊在四川任四川总督时按照清政府的命令编练的新军。后来岺春煊离开了四川,也带走了四川的大部分新军,后来由接任的四川总督锡良重新筹练,编练成了之后就称为第三十三混成协。再后来,又由赵尔丰接手,他在四川全省调集了巡防军补充进了第三十三协,扩编为陆军暂编第十七镇,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的清政府的十三个半镇的新军的那个半个。第十七镇经历了数次的重新编练,人员不断的裁撤和增添,所以里面混入了大量的同盟会的同志和四川袍哥会的成员。但是就是这样一支有着非常好的起义基础的新军,在辛亥革命前后,非但没有起来反清,反而服从清政府的命令镇压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和后来的四川各处起义。他是辛亥革命时期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军之外唯一的一支没有起来革命或者保持中立的新式陆军。而且,在民国初年,这支队伍迅速的分裂了,后来成了民国历史上四川军阀混战的主力。再往后,继承他的川军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浓重的一笔,抗日战争时期,百万川军出川抗日,虽然他们战斗力差,装备落后,没有后勤补给,但是他们硬是靠着自己打遍了大半个中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用血和生命洗刷了四川新军身上的耻辱。
此时的成都西门外的凤凰山新军大营里暗流涌动,不少的低级军官和士兵们悄悄的串联起来。本来,自从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的新军起义蓬勃发展,四川总督赵尔丰为了防止意外,把十七镇都调出了成都城,调集各处的巡防军进入成都守备。而且赵尔丰挪用了第十七镇的军饷充作了巡防军的的赏赐。对于赵尔丰的不信任,整个十七镇上下都是一片愤怒,但是却又无能为力。不过,自从重庆光复传到成都之后,第十七镇的军官士兵的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这些天不少的士兵、军官不停的秘密集会,收集子弹,一些高级军官们虽然也察觉到了他们的这些活动,但是却睁一眼闭一眼,有的,干脆是脱掉了军装,带着亲兵跑回城里的家中装病去了。
第十七镇统制官朱庆阑是赵尔丰在当上四川总督后培植起来的心腹,但是现在这个心腹却在第十七镇的大营里接待着两个很神秘的客人。这两人其中有一个是朱庆澜的熟人,就是重庆同盟会的领导人之一朱之洪,另一个是从上海赶过来的徐杰,他是在上海接到辰冰的电报,急急忙忙的坐船来了重庆,汇合了朱长洪后,两人超近道赶来了成都。他们一到成都后就立刻通过同盟会在成都的力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