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天,辰冰一直晾着盛宣怀和英法美三国的领事,既不见他们,也不赶他们走。辰冰还生怕把他们吓跑了,还特意交代了政府那边的张培爵陪着这几个人在成都到处的乱逛逛。另外,他还有一个卧底,就是他亲密的盟友道弥尔先生,他不停的在这个领事团里面安抚着其他几人。虽然现在这些领事们都有些看不惯对方和对方的国家,但是他们在对待在中国的共同利益上还是站在一起的。所以,道弥尔还是成功的充当了这个卧底兼说客的工作。
到了最后,道弥尔通知辰冰这几国的领事都快要暴走了,辰冰才再一次的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次几国的领事先生们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傲慢,但是还是放不下他们的强国架子,默不吱声,所以第二次的谈判整个过程就成了辰冰在和道弥尔的演戏。
最后,谈判的结果还是几乎是一边倒的境地,辰冰丝毫的没有出让出川汉铁路哪怕一丝一毫的权益,但是作为补偿,辰冰也答应了开放四川市场,另外还可以对于在四川设厂的英法美德国的商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免税措施。
对于这个结论,几国的领事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又无能为力。对于欧洲大陆的形势,中国人也许没有几个知道,但是作为外交家的他们,他们还是知道的十分清楚。几个国家现在都是在为战争积蓄力量,从国内传来的训令中已经从为国家最大程度的攫取在远东的利益改成了稳定远东。所以虽然他们对于辰冰的态度十分的愤怒,但是却又无可奈何。几国都不会为了在远东的一丁点利益反而劳师动众。所以他们只好接受这个稍微可以保全一下颜面的条件了。而且说实话,这个条件反而也不是太坏,能在四川这个西南重心通商和建厂,也不比一条铁路差到哪里去了,毕竟修铁路的贷款还可以让新政府还嘛!
辰冰也觉得这个自己让出的这个条件也不是很坏,毕竟在辰冰原来的那个世界改革开放后为了招商引资,更夸张的优惠条件都有,自己让出一点点税收上的小优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辰冰在把这几个领事打发走了之后,又回头找上了盛宣怀,毕竟袁世凯的竹杠不敲白不敲啊,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敲到的,送上门来了,一定得敲。
还是上次见面的那个花厅里面,辰冰又一次的和盛宣怀坐下来了。这几天的时间,已经够盛宣怀把消息传回了北京有传回来了,袁世凯给出了的底价是一百五十万元。
盛宣怀首先开口道:“都督对于这几国领事的手段真是厉害啊,几下子就摆平了他们,要是换上了别人,可就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