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后飞机概况】
一战初期,参战各国约有飞机1500架,而到战争末期,各国在前线作战的军用机达到8000多架。这个时期飞机造价之低廉,导致4年中,交战双方用于作战的飞机有十几万架之多。
虽然飞机在战争之前就已经诞生,但是由于各国的不重视,根本没有组建空军。在战争早期,参战的飞机大部分是民用飞机改造,而且基本用于侦查。在1914年时,飞机一般是每小时80~115公里(现在的夏利也比它快),4年后增至180~220公里;飞行高度从200多米提高到8000米;飞行距离从几十公里增大到400多公里。大战初期飞机的重量只有几百公斤,到大战后期,有的战略轰炸机如英国的汉德莱佩季v/1500,总重约13600公斤,最多可装弹3400公斤。这种改变不是生产技术的提高,而是各国把最原有最尖端的技术用于飞机生产!
由于裸奔没有查到参加一战的战斗机型号,因此以下的飞机大部分用一战与二战之间设计、生产的飞机为蓝本,尽量选择早期飞机。如果有什么不对,大家指正。
1、【翔龙式1型】侦察机
不等翼展、大斜罩双翼机,机身及机尾为钢管焊接组架,其它部分均为木制。整体除前机身部分外,余均包覆蒙布。起落架为固定分离单柱式,装有半罩式流线型轮罩。舰载型机尾装有落地捕捉钩,安装半截式座舱罩。
引擎:龙脉1―200型活塞式发动机,200马力
(龙脉系列发动机是龙族专用发动机,1型为活塞式,2为加装涡轮的发动机。)
乘员:2人,1名飞行员,1名拍照侦查员兼后座机枪手
座舱:半敞开式
起落架:固定
长:9.9米
高:3米
净重:800千克
最大重量:1220千克
翼展:12.25米
机翼结构:双翼,不等翼展,舰载型双翼可以向后部分旋转
机翼面积:47.4平方米
最大时速:105km/h
巡航速度:90km/h
爬升:295米/分
升限:3600米
航程:566千米
武器装备:机尾一挺龙渊1型机枪
航空拍摄相机:手工操作相机两台,一台备用(最早的照相侦查在1910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