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惜惜相别(第1页)

根据侯大勇战前布置,要求骑手从营地往下猛冲,进入双方箭程后,每名骑手要射出一支箭,射杀敌军,打乱其阵脚。根据马速,射完一支箭后,马队就会冲进敌人阵地,和敌军短兵相接,这时如果射第二支箭,反而容易被敌所伤,所以,侯大勇要求每人只准射一支箭,射完就举刀冲锋,整个队伍以同样的战术动作进行攻击,可以把作战效果放大。

正如侯大勇战前所布置,三十多支箭射完后,侯大勇大吼一声发出举刀的命令。侯大勇举着长刀冲锋在前,虽然近一段时间都在练习马上用刀技术,但是毕竟没有实战过,不知实战效果如何。当队伍冲进敌军时,兵锋所至,辽军骑手不断被砍下马来。侯大勇突入敌阵时,第一个对手是一个年纪很轻的辽兵,侯大勇避开辽兵刀锋,高举长刀呈四十五度角猛劈辽兵。这个角度最不易防守和躲避,当年在喜峰口和日军作战时,中方的大刀队就专门训练过这种刀法,杀伤了大量日军。简捷迅猛的一刀,准确砍在年轻辽兵的颈部,鲜血喷涌而出。

经过短暂惊慌后,辽军稳住队形,依着人多,企图将粟末靺鞨人围在战阵里。粟末靺鞨人不给辽军机会,队伍始终聚集在一起,一击成功后,整个马队在辽军队伍中间穿过。

双方短暂交锋,粟末靺鞨人无人落马,但数人受伤。粟末靺鞨人极为勇悍,受伤战士纷纷把血抹在脸上。当队伍冲过敌阵,侯大勇立即大吼:“放箭”,粟末靺鞨人依照命令纵马向前跑,拉开距离后突然回头放箭,使追在前面的敌军接连中箭落马,辽军见敌人弓箭历害,被迫放慢了追击。粟末靺鞨人拉开距离后,掉转马头,重新整队,举刀冲入辽军。

辽兵伤亡不断,军心更为动摇,当粟末靺鞨人再一次举刀冲来时,辽军终于失去了斗志,四下逃散。

当战斗结束时,侯大勇发现腿上鲜血淋漓,不知何时被砍了一刀,战斗正酣时,没有感觉到疼痛,现在松驰下来,才发现受伤。

此役粟末靺鞨人胜得干净利落,实是近年来与辽人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不仅以少胜多,而且伤亡不成比例,粟末靺鞨人伤二十八人,阵亡仅两人,而辽军被杀近二百人。辽军营地遗弃了大量极为珍贵的粮食、衣物,足够族人过冬,丢弃的武器,可增强族人的军事力量,提高与敌作战的能力。

侯大勇注视到处是断臂残躯的战场,残酷的场景让人无法产生胜利的喜悦。这时,侯大勇听到一声惨叫,一个粟末靺鞨士兵举刀砍下一名辽国伤兵的脑袋。

侯大勇拨出长刀,骑马在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