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到大名(第1页)

大名府,向来是对抗契丹的重镇,被称为“河朔重镇”、“北门锁匙”,天雄军节度使、卫王符彦卿镇守于此。

经过长途行军,黑雕军终于来到了大名府。侯大勇练军计划在拉练过程中逐步落实,部队先后制定、贯彻了《列队条令》、《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熟悉了军旗、军歌。黑雕军一路上,演练各式队形,到了大名府,全军协调配合较建军之初明显提高,士气更加旺盛。只是侯大勇又贴了不少钱进去。

黑雕军离大名府还有十里时,有军士在此迎候。见黑雕军来到,一人飞快地到大名府报信,另几人领着黑雕军来到一个军营。

此营原为节度使的牙内兵所用,距大名府约四五里。牙兵是节度使亲兵,由于屯驻地区与担负任务不同,分为牙兵(又称中军、牙中军、牙内兵,屯驻在节度使治所)、牙外军(又称外营兵,屯驻在节度使治所的外城)、外镇兵(屯驻藩镇属郡关津要地)等。地盘占得很大,除营房外,有许多空地用作练兵跑马之用。

牙将刘思遇已在营中等候。进得营门,侯大勇见一将腰细膀阔,穿了一身绒绣皂袍,仪表堂堂,端坐在中军帐前,连忙下马行过军礼。

“我是天雄军牙将刘思遇。侯都指挥使诛杀刘存孝、萧宝珍,早已名动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黑雕军军容整齐,将士剽悍,真是虎狼之师。”

侯大勇见刘思遇夸奖,道:“黑雕军全军,愿听将军调遣。”

刘思遇见黑雕军都是骑兵,不禁问:“黑雕军全是骑兵?”

冷兵器时代,没有强大的骑兵就不可能成为军事强国。汉武帝为对抗匈奴,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改变了步兵为主的步兵体制,才得以主动出击,大漠逐鹿。唐太宗则最喜选择敌阵薄弱部位,亲率骑兵冲锋,正是精锐的骑兵使唐帝国威震四方。然而自从中唐以来,失去了西北的产马地,军队逐渐转为以步兵为主 。五代以来,延续着中唐的军事传统,大周军骑兵只占七分之二,骑兵中又往往有十之三四无马。 刘思遇见黑雕军全是骑兵,很是惊奇。

侯大勇道:“黑雕军与辽军多次交战,缴获了一些马匹。”

“黑雕军装备精良,难怪能突击辽军,射杀萧宝珍,我手下马匹十分缺少,黑雕军可否送几匹给我,我将感激不尽。”

刘思遇直截了当就要战马,让侯大勇吃了一惊。战马在当时很贵重,每匹三十至五十贯,名马达到七、八十贯乃至一百贯,而且好的战马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