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而战称霸卷 第七十四节 驼峰航线 上(第1页)

.

刚才说到那里了:

“张宝龙中将提出了一种方式.就是空军负责后勤保障.我们讨论了一下.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削减<入.来保证印度方向上的战场消耗。”

“详细点说吧,这个建议很好,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赵刚有些懊悔的拍了拍脑袋,不知不觉得过了二十年,自己脑袋里面的那些创新的细胞看来损失殆尽了,这种真实二战知那个最常采用的空中有时都忘记了,可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具体是这样的,我们首先确定如果击败印度的话,在战争初期最少需要六万人,而这些人的消耗大约在每天五百吨左右,所以在初期我们的运输能力就要保证在每天五百吨左右。这样的运输量我们可以考虑从新疆、乌鲁木齐等地起飞大型运输机来保障。每天需要100次就可以完成。”

参谋在一旁讲解到,在地图上几个巨大的红点特别醒目,每个红点都代表着一个巨型机场,在巨大的青藏高原上,没有一个红点,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上修建一个巨型机场:_

“那在战争后期呢,我们要打一场可以打赢得战争,而不是仓促投入然后狼狈退出的战斗,印度的战争潜力巨大,难道要指望他们无能的国防部长为我们开道吗?”赵刚地话引起了将军们的哄笑,笑过之后仍然是那个参谋解释道:

“战争到最后我们需要五十万人来击败印度人。考虑到战争强度地扩大,我们需要保证每天一万五千吨的战争物资。在考虑到战争地点的前进,补给路线的拉长,我们需要每天5000次的大型运输机来保障物资供应。”参谋面色不变的解释完毕,他不知道5000架大型运输机意着什么,所以能够无动于衷,而赵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5的大型运输机,意味着保持这样一条航线需要全部地大型运输机。飞机和飞行员不能连轴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休息,考虑道这条航线的危险性,不但是英国的飞机,而且要考虑到这条航线的海拔,不光要征服另外一个千年古国,还要同时征服难以逾越的高原险峰,在陌生的敌国土地上,凭借这样一条险峻的补给线来取得最后的胜利。

做还是不做。同样是一道很难选择地问题,如果不做的话,就要放任印度在自己身边牵制自己的防守实力,最后变成一个巨大的毒瘤。战事将不可避免地长期化,就算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只能算是残胜,敌国一片废墟。而自己的国家也是满目荒凉。想到这里赵刚下定了决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