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已进入隆冬季节,即便是素来风平浪静的渤海湾,到了此时也不免有些风高浪急,波涛汹涌。
葫芦岛基地内,中华民国海军海军一号人物,一直坐镇指挥的国防次长、海军上将萨镇冰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自中日交战从山东一隅演变成东北边境大战后,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在山东前线吃了老大一亏的小鬼子不但出动4个师团意图报复,而且还将大批海军主力舰艇倾巢派出,以泰山压顶之势朝渤海湾方向袭来。
经过两次整肃之后,中国海军一共确立了4个基地,从北到南分别为秦皇岛-葫芦岛,上海高昌庙、浙江舟山岛和福建三都澳。但四个基地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舟山基地是即将得到大发展的骨干基地,将会取代上海高昌庙的地位,但目前仍处于前期建设状态,不要说各种海军设施,便连一般港口设施都只进行到了土方阶段,压根就不能使用。三都澳基地则还处于规划论证阶段,所有的计划都处于图纸之上,能够实际担负启用的,只有秦皇岛-葫芦岛和高昌庙一线。
高昌庙虽然前清时节是海军的主力基地,又有江南船坞作为依托,但在秦时竹和萨镇冰等人的眼中,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场所。一来,上海是何等人多眼杂的地方,又是租界林立的场所,稍有举动都在各国眼皮底下;二来,上海是远东最大的商港,军民混杂,无论进出港还是演练,都有不便之处,施展不开;三来,上海远离北中国政治中心。加上四周省份刚刚经历了“三次革命”,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场所。
于是,除了小部分老旧船只在高昌庙附近修缮外,中国海军的全部主力都云集在秦皇岛-葫芦岛一线。
方便是固然是方便了,但问题亦随之接踵而来。
在山东战事中被海军鱼雷艇偷袭得手的日海军吃了大亏之后,将秦皇岛-葫芦岛一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除了出动军舰攻略南洋——主要是德属太平洋诸岛外,集中力量戒备这个方向。情形已不是20年前甲午时候的光景了。那时候中日海军多少还是棋逢对手的格局,日本人断然不敢如此放肆,但此消彼长,经过20年地飞速发展,此时的日本海军已是世界第四的可畏力量,不要说武装力量,就是吨位总数都是中国海军的10倍开外。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要战而胜之简直是难以完成的奢望。
当然。日本人也打不过来。葫芦岛毕竟不是北洋水师原来的刘公岛,不但背靠中国军事武装最强大的陆军集团——国防军两个中央师,而且在德国工程师帮助建设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