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互放烟雾(第1页)

左雨农一接到电报就立刻告诉秦时竹,谁知秦时竹哈哈大笑,当即复电:“再坚持两天,然后返回沈阳,其余事情不必担心。”

“都督,这样能行吗?” 左雨农不放心。

“没问题,吴议长来电,明天联军就能拿下江宁,到时候江浙方面肯定会要求把代表会议转移到那里开,并且作为临时『政府』的『政府』所在地,那里也只有吴议长他们能应付。”

“都督怎么能这么肯定?”

“你等着瞧吧,绝对不会错。”秦时竹胸有成竹,“武昌岌岌可危,江宁又是六朝古都,革命党为了鼓舞士气,肯定会那么干。”

“原来如此。”左雨农恍然大悟。

果然,12月2日,镇军和联军司令部由太平门、苏军由聚宝门、沪军由仪凤门、浙军由太平门攻进城,城内残余清军全部投降,铁良、张人骏逃走,张勋仓皇北窜徐州,中途还在浦口受到联军狙击,狼狈不堪。

南京光复是革命军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它使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所有,稳定了汉口、汉阳失守以后的战局。不仅如此,这次胜利还因这座古都的历史而带上一层神圣的『色』彩。南京曾经是朱元璋、洪秀全的都城,这就使主张“革命排满”的人们特别兴奋。联军入城后,将士们络绎不绝地到紫金山的明孝陵去祭奠,文人墨客也竞相鼓吹,报纸上大做文章。代表会议当即决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代表会议也随之转移——秦时竹再一次先知先觉。

代表会之所以顺利地做出了临时『政府』设于南京的决议,主要就是因为战局变化,汉阳失守使武昌集团丧失在这个议题上的发言权。而南京的光复,黄兴及其追随者从武昌返回上海。则增加了江浙集团的地位,上海成为了革命党人活动的中心。宋教仁和陈其美出于维护同盟会革命领导权地目的,决定立即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于是,留沪代表选举了黄兴为假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作为全国统一的首脑,负责筹建临时『政府』。黄兴本人因为新败于汉阳,倒有自知之明。一再推辞。黎元洪不甘心居于黄兴之下,甚为不满,通电要求取消,汉口代表会也认为上海方面的选举无效(他们并不是不赞同选举的内容,而是不愿意由留沪代表取得决定权)。革命还没胜利,内部的矛盾就日甚一日。

这一切,都通过郭文和吴景濂的电报传到秦时竹处,他做起了和事佬。提议:“无论汉口会议还是上海会议,都没有权力单方面做出决定,既然江宁已下,不如两家合并,召开全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