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五年九月初九。
京城东郊,神机营营地。
秋天的太阳依旧十分猛烈,离神机营不远处,一些槐树抵挡不住季节的力量,被风一刮,不少枯黄的槐树叶飘落了下来,在操练场那早已被踩实的黄土上忽东忽西地飞舞着。
十五岁的万历站在操练场*北边的将台上,俯视着正在演习的左掖军和右哨军。在万历旁边,分别站着神机营的两位偏将:汪宗平和赵士桢,还有亲卫军统领潘宁和锦衣卫指挥使肖大路,将台四周则站满了金瓜侍卫。
万历饶有兴致地看着场中正在竞赛的两军,问道:“这一边的军队,领头的将领是朕钦点的武状元龚敬尧,想必就是左掖军了,不知另外这支……”
“回皇上,另一支是右哨军。”神机营左偏将汪宗平忙应道。
万历闻言,往右哨军中看去,说道:“这么说,那个便是李如松了?”右哨军前,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将领骑着马来回驰骋,口中大声吆喝着部下。
“回皇上,正是李如松。”汪宗平道。
“好,朕要好好看看他们的表现。”知道未来的一代名将李如松将要和自己在万历元年恩科钦点的武状元一较高下,万历便兴奋不已,想看看到底是这个李如松厉害,还是龚敬尧厉害。
龚敬尧是万历元年武状元,那一年恩科,文科有五百多人应试,人数与以往的会试相差无几,但武科竟有两千多人应试,当时不得不拖延数日,临时加设了三个武试场,可谓是盛况空前。万历估计,原因在于朝廷即将对武官的荫袭制度进行改革,全国习武之人都知道,这次新开的武科是个绝佳的机会,故而纷沓而来。
武科进入三甲的百名勇士中,自然是人才济济,龚敬尧更是武艺、兵法、天文、地理皆出类拔萃,技惊四座,被钦点为状元。
操练场占地极广,这五年来神机营奉命日夜操练,早已把场地踩踏得寸草不生,几股秋风吹来,地上便滚起了阵阵黄尘。
神机营下属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左掖军和右哨军各有四千五百人,分为三司,每司一千五百人,全部士兵装备火铳,身穿白色夹红轻甲,齐刷刷屹立在场中,蔚为壮观。
龚敬尧和李如松骑着马在各自军前,不住地向士兵们喊些什么。两军相隔百米,平行地站在同一条线上,在他们前面一千米远的地方,立着无数的靶子,高低不一,大约有五百多个,分为两大堆隔开。每个靶子用竹竿插入土中,竹竿上套一个一尺长的木圈,圈内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