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张家老太爷重病不治的信息还是传了出来,张家家丁骑着快马进京的第二天,万历就通过锦衣卫的情报得知了这个消息。
自从万历元年让肖大路执掌锦衣卫以来,万历就给他明确了改革的方案:
一,原南北镇抚司衙门安插在全国各地的锦衣卫探子全部保留。这些探子在正德年间曾一度达到两万人,后来经过削减,也有八千多人,几乎遍布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他们分为明哨和暗哨两种,各地的府衙,各县城的驿站,都有锦衣卫的人当值,他们平时不隐藏自己,人们也知道他们的身份,这就是明哨。而锦衣卫的暗哨,除了一部分人隐藏真实身份仍然潜入各级衙门外,大多数都乔装成士、农、工、商等种职业,暗地里打探消息,收集情报。
二,锦衣卫原辖有三卫,每卫五千人,由于万历元年开始逐步取消卫所制度,所以整顿后的近万名锦衣卫,不再归入卫所,而是由户部直接拨给粮饷。锦衣卫原本的三个职责:执掌廷杖、直驾侍卫和巡查缉捕中,巡查缉捕的功能已被取消,现在的锦衣卫,更多作用是拱卫京师,如果皇上巡驾外出,就担任亲卫军的角色。
原本万历最看重的是这第二点——锦衣卫的侍卫作用,锦衣卫因为其以往长期从事抓人的特殊经历,大部分锦衣卫士兵都受过严格训练,个个反应敏捷,团队协作能力很强,这样的军队来当自己的亲军是再好不过了。
但很快,万历就发现,锦衣卫真正的精髓在于情报,第一次看肖大路呈上来的情报,万历吓了一大跳:山东某地的书院在某日聚集了多少人,讲了些什么内容,其中涉及到了什么什么;浙江余杭某个官员老母做寿时,竟有当地富商送了一个两斤重的金桃,怀疑他们暗地勾结,躲避商税;福建某卫所士兵去年派往大同边关协防,现怀疑他们谎报军粮数目,有一百余石军粮下落不明……
这些情报范围极广,除了朝政军务方面外,还包括了很多杂闻逸事:辽东某山林近日有一只白虎出没,很多山民都曾亲眼见到过,祖承训将军闻讯,曾领了一队士兵进山捕捉,未果;江苏某地的一个盐商为了避税,竟将大量的废旧皮袄浸入盐水中,企图利用这些皮袄将私盐运往江西,被江阴某盐政司官员识破;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金瓶梅》的作者其实就是朝中某某某,人物原型竟是前朝某某奸臣……
真是包罗万象,无奇不有,这些繁杂的情报万历起初还看得饶有兴致,久而久之就意识到了,将它们全部看完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很多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