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经济开发区(上)(第1页)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索罗斯。

.....

作为一个曾经白手起家,并且赚取万贯家财的商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强大的商业头脑是他们天生的武器,不论在什么时代,这点都适用于任何商人中的成功者。

苏通文显然就是这类成功者中的一员。

在沧州和棣州之间倒卖了两次货物,让他赚取了两千多贯的钱财,有了这些初始资金,他终于可以开始着手做一些大事了。

继续在沧州和棣州之间倒卖货物现在已经被很多商人知晓,学他倒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沧州到棣州,原本有近十倍利润,可是现在几乎连三倍都不到了。

苏通文立马就放弃了这条赚钱路线,一个小商机一旦被大众开发,后面的利润都只能算是残羹剩饭。

正真的商人是大口吃肉的,而不是跟在其他人的后面,吃那些吃剩下的骨头。

苏通文自诩正真的商人,当然也不屑继续在这条道路上继续经营下去,他要开辟出新的赚钱路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苏通文将目光瞄向了新宋国政权。

‘跟着官府走。’这是苏通文近二十年从商浓缩出的一句话,特别是见识过新沧州的繁荣景象之后,苏通文对于新宋国的政权有着极高的评价。

他买来了能买到的所有《新大宋日报》的报纸,并且日夜阅读,废寝忘食的了解新宋政权是如何一步步将新沧州城变成人间天堂的。

可随着越深入的了解,他就越觉得不可思议,从商的人都知道,财富是无法一蹴而就达到顶峰的,经商者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一步步建设起一个根基稳固的商业帝国。

而在此中间,任何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宣扬丰饶的财富都是毫无意义的,那样只能是加快大厦的倾塌,绝不会对帝国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新宋国却严重不符合这个定律,它仿佛是一夜之间崛起,没有经过任何时间积累就拥有了大量的资本,不论是粮食还是商品,它繁荣的都像是一个已经安居休养了百年的国家才具备的实力。

苏通文甚至怀疑是不是有其他的政权向新宋国输送了大量的物资,这才导致了新宋国能有现在这样繁荣的场面,能有这种财力的无疑就是大宋或者是辽国两个选项。

但是从报纸上又能看出,新宋政权作为一个盘踞沧州城的小政权,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