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风暴鸟(上)(第1页)

这是非常有意识的想法,西线大部分战斗机飞行员都是从东线“航校”毕业、有多个击落经验的老手,但喷气式航空队里却存在着很多无经验的新学员。因为从几个月来的装备和试飞情况来看,具有中等经验的飞行员驾驭喷气式飞机最不理想,他们在螺旋桨飞机上的一些操纵手法和习惯动作与喷气式的飞行要求格格不入,甚至完全错误,即便技术人员和教官讲解多次,潜移默化下形成的操作动作依然没法改过来,而新学员就不一样——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画,对教官和技术员的动作要领言听计从、牢牢记在心上,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掌握程度飞快。

至于有5o个战果以上的王牌飞行员,他们丰富的经验可以确保他们从容地改飞喷气式并挥其全部潜力。

录取喷气式飞行员的第一道题目就很逗人笑:“是否存在这样的装备:动力飞机不依靠螺旋桨也能飞起来,而且比螺旋桨飞机飞得更快?”

很多人选了否,也有人选了是——他们被优先吸纳为喷气式飞行员,因为他们在螺旋桨领域根本没形成任何固化印象,下了双翼教练机后就直接在教官带领下上喷气机(双座教练版),在王牌飞行员教官的教学下很快就能掌握相关技术要领,甚至认为飞机就应该是这样开。当然,这批学员只能用于对付轰炸机搞迎头对敌,像马尔赛尤那样善于利用高空偏转角进行攻击的变态家伙全德国也没几个,大部分老鸟则选择BZ战术——262不但比B-17F快得多,还可以飞得更高。

于是,教官版装的是2omm的mg213,用精确弹道对付敌机,学员版用的是3omm的mk1o8,用大威力伺候轰炸机——只要命中4以上,像B-17这样的重型四轰炸机就基本完蛋了。

这里隐含着十分无奈与残酷的培养,根据战术要求,新手驾驶me-262c升空后在教官带领下对轰炸机机群进行迎头对攻,距离越接近越好——驾驶舱前面有防弹玻璃,后面有防弹钢板,防御美国人的12.7mm机枪子弹还是很有把握的,在最短时间里打光弹药就可以拉高脱离并返回基地,如果实在找不到或对降落没把握,尽可能找安全地方跳伞就行,不用管飞机——那是军备部该操心的事。加兰德认为一个完成基本训练的飞行员在参加过8-1o次实战后就可以成为熟练飞行员——反正对面美国人也是这样培养轰炸机飞行员的。

德国在整个过程都是防御作战,哪怕飞行员被击落也有很多几率生还,而美军机组只要被击落,要么死亡,要么被俘,没有第三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