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鸣惊人(下)(第1页)

王敬松老师跟形体组的金珍珍老师对望了一眼,象这样的极品女生在以往的考试里,很可能不用任何考核,单凭外形就可以录取。专业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但是这种脱俗的容貌和气质,去哪里再去复制一个去?哪怕是没有任何专业基础,也可以先录取进来再慢慢调教。

依依对老师们的注视坦然以对,越是到了旁人会紧张的时刻,她的心里反而越是平静。也许她就是那种所谓比赛型、镜头型的人吧,越是受到外界注目的压力,发挥的反而越好。

依依流畅自如的做完了自我介绍,跟许多考生的那种结结巴巴、本能丧失式的介绍大大不同。

可不要小看电影学院考试的这个自我介绍。电影学院的各系主考老师,都很喜欢刻意的在考场上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或者用一种威压审视的眼神,有时甚至是一种鄙夷不屑的眼神有意的去打击考生的信心,以此来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压能力。

为此,电影学院考场不知闹过多少后来大家津津乐道的笑话。91年,一个考生上场,紧张到同手同脚。这个考生上来机械的鞠了一躬,道:“老……老老师好!我、我是来……来自……哦!对了,我是来自XX省XX市的考生,我姓……我姓、我姓……”这考生满头大汗的憋了半天还就是短路,终于他急了。扭头问同组陪他一起来考试的另一个考生:“喂!我说,我姓什么来着?”

最经典地是后来成为“星女郎”的黄胜依,她考试的时候,紧张之余在自我介绍时说出了“我身高四十五公斤。体重一百六十七公分”的经典名句。幸好她地外型和专业都十分过硬,最后还是考上了学院。

依依介绍完自己,深吸了一口气,均匀的使用了三腔共鸣,用话剧音说道:“今天我自选的台词段落是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两位专门负责听台词的老师讶然的对望了一眼。一般的表演台词练习,入门先学绕口令,也就是是俗称的快口,然后是一些练气声的段子,比如有名的“八百标兵奔北坡”、“十道黑”、“满天星,等等;然后是学寓言,再然后是现代诗歌朗诵;到了大二。才开始学古诗词,最后是话剧台词选段。

古诗词地台词练习。已经是教学上很高端的学问,这跟中学学校里语文老师要求地背诵古文和朗读课文可大大不一样。除了基本的三腔共鸣、抑扬顿挫之外,最难的在于诗词古音的结构和断句跟我们现代人说话是一样的,要想念出那份古意来,非得对诗的意境和诗人本身的境界有一定地认识才行,气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