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日。
依依的大学生涯开始了。易青、孙茹、杨娴儿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学年。象牙塔里的生活激情飞扬,阳光无限,与世无箐,而与此同时,一场浩大的电影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掀开了帷幕。
经过了漫长而滞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在所谓的“纯艺术路线”下痛苦挣扎拼杀出来的中国电影,终于史无前例的走进了一个相对自主宽松的发展时期。
票房、商业、市场……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羞于启齿的词汇开始成为电影乃至整个文化界最主流的声音。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产业化,可回收良性发展,终于堂皇的登了大雅之堂。
倍受国内外双重压力的中国电影人们,顶着种种不理解的声音,开始了电影探索之路。
从《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到《夜宴》,全中国站在行业尖端的这些寻演们开始尝试走一条把艺术内涵和电影工业化大制作结合在一起的道路。
张一谋、陈凯哥、冯晓刚三位导演的这四部电影,每一部的国内票房都稳定在两亿左右,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在票房上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同时,在艺术上却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也可以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
面对这一切,不同阶层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给出各种说法,有抱怨电影家们的,也有抱怨观众品位差的,众说纷纭。
时代在呼唤一个真正的文化英雄,一个可以站出来为中国电影承前启后的人。在中华族的历史上,每到这个时刻,总有一个人站出来,这个人是谁呢?
电影学院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吃过了丰盛早餐的孙老爷子在沙发上喝着热茶,对准备出门的孙茹交代道:“晚上回来的时候,把易青给我带回来吃饭,我要看他搜集的论文资料。”
第三卷第四章冯导贺岁新戏
“终于下课了!饿死了饿死了,快走快走!”
上午一下学,孙茹拖着易青就往教室外走。
易青被她拉得一步步向前蹭,一边从腰上摘下手机,一边笑道:“大小姐,你二次发育啊?家里吃的那么好,一到中午还这么饿!早晚胖死你!”
易青一边说着,一边开机,没过两秒钟,短信铃声就响起来了,一连几条。
先是罗纲的:“我已经快排到了,你们吃什么?今天有鸡翅烧土豆和番茄牛腩。”
易青回信道:“牛腩双份。多买包子。”
然后是依依和杨娴儿的短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