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节 夹缝中的国家(第1页)

中国也派出了皇室成员去参加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

中国皇太子朱凝华的份量足够,也得到了英国的认可。

但跟欧洲王室和贵族不一样,朱凝华此行不可能有是外交上的突破意义,完全是出于礼节和表达对英国的重视,维持中英关系大于取得新的外交成果。

中国皇太子的伦敦之行,真正得到各国王室的认可程度,甚至还不如法国外加部长呢。

因为在一群西装革履的西方贵族群体之中,一个穿着黑色锦缎长袍的中国皇太子,实在是太过另类,身上的衣着以及面容似乎在不断的提醒各国,“这是一个异教徒”,在这种丧礼氛围之下,人的感情颇为敏感的时候,这种隔阂感更加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让朱凝华跟各国王室接近,显然不现实。

但同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子的德国和俄国皇帝就不一样了,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就很有共同情感,感慨人世无常。

威廉二世别有用心的挑起了俄国的心结,俩人很自然的就谈到了刚刚发生的瓜分西班牙殖民地一事。

中国介入瓜分殖民地,在事实上并没有加剧这种历史进展,但在各国的感官上则完全不同,一个异教徒国家,突然站在了列强的队伍里,向白种人的生存空间伸出了手,实在是太过刺激人。

这给西方带来了强大的危机感,虽然中国的步步强大,并没有像历史上日本崛起那样带给西方强大的冲击,因为日本是一个小小的黄种人国家打败大大的俄罗斯帝国,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在全世界拥有相当大的知名度,所以中国先后打败法国和美国,给人带去的眼前冲击并不算大,至少没有日本打败俄国那样强烈。

但是中国加入瓜分殖民地则不同了,让西方人感受到瓜分世界的队伍中,加进来了一个体量庞大的角色,对西方国家造成的危机感,则比日本崛起要大的多。

威廉二世对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情况表达了同情,认为英国的外交政策非常有问题,宁可跟中国这样的黄种人国家一起瓜分西班牙殖民地,竟然都不能容忍俄国在太平洋地区获取稳固的不冻港,威廉二世将此称之为,英国“不断关闭俄国看向世界的窗户,却又亲手为异教徒打开世界的大门”。

列强瓜分西班牙殖民地,俄国没有参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法国参与了,俄国碍于跟法国的同盟关系,没有发表意见。俄国对自己控制之外的土地一般也不是很看重,但不满的心理肯定是有的。

这种心理,俄国跟德国是一样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