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真是一语道破了朱元璋顽疾缠身的最根本原因,朱元璋他出身寒微,年轻时饥寒交迫,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二十五岁投军从戎,从此转战南北,血雨腥风,历尽艰辛,直到四十一岁的年纪,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这个贫农阶级出生的皇帝,几乎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最勤简的皇帝了,尽管他耗费了大半生的尽力,得到了万里江山,然而他却不顾享乐,不顾悠闲,依旧勤政于朝。政无巨细,事必躬亲,朝见群臣,批阅奏章,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他曾经为自己写了一首“御制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己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短短的四句话,就将他平素的生活刻画的淋漓尽致。
举一例子,仅仅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卒,为了掩饰哀伤,在马皇后下葬的九月十四到二十四这十天里,朱元璋仅仅是御览了内外诸司奏札凡就共计一千六百六十件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日审理案犊小二百件,亲决四百多项事务。
而这仅仅是他从政数十年的一个小小缩写,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算正是的铁打金铸的人儿,恐怕也要拖垮。更何况如今他已经年过六旬,自然是体力日渐衰弱,心疾之症所以再次突发了。然而这种事情,那些御医们,自然不敢擅自开口劝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哪个人在朱元璋的面前,不都是表现的战战兢兢,能少说话,就少说话,否则的话。很可能说错了一句话,脑袋就要搬家。
早年太子太傅宋濂与朱元璋关系亲近大臣们,也曾经力劝皇上清心寡欲,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蚓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
其实这位宿儒确是冤枉了他的圣主明君。朱元璋是一位极其严谨和俭朴的皇帝,他的寡欲禁欲为历代任何一位君王无与伦比。他一贯主张抑奢侈。弘俭约,戒嗜欲,无优伶誓近之狎,无酣歌宴饮之娱。
但是要朱元璋他清心静神就有些勉为其难了。相反的,为国事为家事为身边事。朱元璋是愁心操心恼心伤心,特别马皇后地去世对他情感上的打击最大,甚至因此再也没有立后,于是其心疾之症自然是逐渐加重了。.wap,16K.Cn.
不仅于此,除了这些政事之外。还有一件十分耗费朱元璋心神的事情在困扰着他,那就是,自从大明开国之后。为了为自己的皇嗣继承扫清了道路,拔除了钉子。他几乎是殚精竭虑地在算计着那些功高震主的开国功勋,几乎每一年,都有那么一两个大臣倒在朱元璋的屠刀下。
同时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