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低头不语,心中却是暗叹,“标儿啊标儿,你当朕没有想过此事么?奈何有些事情还没有处理完毕,朕还需锦衣卫这杆枪啊!”
实际上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就是要借着锦衣卫的手,来收集一些他认为可能威胁到他江山社稷的一些臣子的隐私,然后借机铲除这些人,这些检校和锦衣卫就如同四处游荡无孔不入的幽灵,专门察听大小衙门及官吏们的一言一行,然后密奏于他,从而使得他即使深居内宫,也能够知道手下臣子的一举一动。
举个例子,当年宋濂深得朱元璋恩宠,有次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在闲聊时问他昨日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什么菜等等,宋濂倒也老实,就一一据实回答,朱元璋听后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宋濂颇为受惊!
再有,学者钱宰编撰《孟子节文》,罢朝回家,感慨吟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次日上朝,朱元璋突然问钱宰,“你昨天做了一首好诗,不过,朕并未嫌卿迟到呀,还是将嫌字改作‘忧’字吧,如何?”钱宰吓得张嘴结舌,两腿发抖,急忙跪下谢罪……
从中可见,锦衣卫其实就等于朱元璋用来监视群臣的耳目,他就是利用这无孔不入的“间谍网”来控制所有臣子的一举一动,当然了,锦衣卫也只能算是朱元璋手中的一个棋子,当他觉得这个棋子没有了利用价值的时候,他自然会将这个棋子抛弃,果然,直到三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六年的秋天(1393),朱元璋觉得已经没有任何臣子能够威胁到自己朱家的帝位了,加上锦衣卫这些年被他当作枪使,早已经闹得天怒人怨,于是他就召集群臣,表示要废除锦衣卫,并发布诏书宣布:“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今后内外刑事不用再经过锦衣卫,不论大小直接送交三法司。)”他撤消了锦衣卫缉捕、刑讯、论罪的权力。甚至为了显示废除锦衣卫的决心,他还当众焚毁了锦衣卫的刑具,以示永不重开之意,然而很多事情只要开了头,就很难收尾了,后来朱棣篡了朱允文的帝位之后,又再重设了锦衣卫,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此处暂且撇过不提。
半晌之后,朱元璋抬头说道,“废除一事,太子休要再提。毛骧既然这般纵容孩儿,朕自当会责罚于他,还众位爱卿一个公道。”
“可是父皇……”朱标显然不甘心。
朱元璋面色一冷,朱标顿时不敢再言。
话音刚落,只听门外的小黄门又叫道,“锦衣卫指挥使毛大人求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