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册立争议[2](第1页)

理由其二,皇孙虽然尚且年少,但在懿文太子离京之日都替父上朝,早已经熟悉了朝廷法纪,因此若是册立皇孙允文为皇太孙,皇孙自然能够轻车熟路,处理好国事!”齐泰继续说道,“理由其三,皇孙殿下颇有乃父之风,仁厚纯善,前些时日,他还参与了历朝刑法修宪,改洪武律法畸重者,凡七十三条,天下人莫不颂其德,此时感天动地,朝野共敬之举啊,如此贤德之人,又岂能部位我朝之储君?”

说到这里,齐泰转头看向了左都督徐增寿,昂然说道,“不知徐大人以为如何?”

徐增寿本就不善于言辞,这齐泰一下子说出了这些理由,他哪里知道该如何反驳,只得驳

口叫道,“齐大人!方才万岁金口已开,欲意选燕王为储君,你与刘大学士二人这般开口妄言,难不成想要逼皇上收回成命,改立皇孙?”

一句话说的那齐泰与刘三吾齐齐地涨红了脸,两个老臣都对那左都督徐增寿怒目而视,刘三吾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地喝道,“徐大人!你莫要血口喷人,下官与齐大人,不过是就事论事,又岂敢逼迫皇上……”

“哼……”徐增寿见自己刚才不禁思考,脱口而出的几句话,居然一瞬间就占了这么大的优势,心中不由地也是好生得意,他冷笑地斜视这刘三吾与齐泰,正要开口再与二人打嘴仗。

却见朱元璋已是重重地哼了一声。右手更是在龙椅地扶手上大力拍打了一下,道,“都给朕住嘴!你们看看现在这里是什么地方?难不成你们还想在奉天殿内如同市井无赖一般地插架吗?”

朱元璋的龙威可不是那么一般的,顿时无论是刘三吾,齐泰,还是那徐增寿。都是满脸惶恐地请了个罪,然后乖乖地退回到了队伍中,自己的位置之处。

朱元璋冷眼扫视了这一群噤若寒蝉的文武大臣,淡淡地说道,“也是朕没有说清楚,所以徐爱卿才会有所误解,朕从来没有说过,燕王就是储君的唯一人选!朕方才之言。并非定论,乃让卿等朝议而已。众卿切勿受此约束!”

一干大臣们连忙点头称是。

这时朱元璋地目光又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魏国公徐辉祖,说道,“魏国公!尔乃中山王长子,方才汝弟增寿之意,不知是否与卿相同?”

“非也!”魏国公徐增寿整了整衣袖,坦然地走出班来,答道,“微臣虽为燕王郎舅,然而也不能徇私。国家大事当以先贤法度为准则,微臣还是认同刘大学士与齐大人之意,以为册立皇孙为好。”说这话的时候,徐辉祖根本就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