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三章 草草收兵(第三更)(第1页)

坚持的结果不是获得胜利,就是承受更惨痛的失败。

九点二十五分不到,在舰体严重进水,转向已经非常不灵活的情况下,“熹宗”号只勉强避开了迎面射来的二条鱼雷,随即就被三条鱼雷连续命中。

即便是没有受损的战列舰被三条重型鱼雷击中,结果也会极为悲惨。

另外,美军使用的不再是以往那中口径五百三十三毫米(二十一英寸)的重型鱼雷,而是口径六百三十五毫米(二十五英寸),采用了日本氧气鱼雷的技术,雷头装药量达到了六百七十五公斤(一千五百磅),航行速度超过了六十节,射程至少十二公里的大型鱼雷。这种鱼雷,一条就能重创一艘战列舰!

另外,别说“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就算是“省”级战列舰,其舰体水下部位也最多只能承受住五百公斤炸药的攻击。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战列舰的防鱼雷结构能够承受美军新式大型鱼雷的攻击。

不幸中的万幸是,三条鱼雷中,竟然有二条击中了“熹宗”号舰体的左侧。

当时,鱼雷是从“熹宗”号的右后方射来的,在全速转向的时候,因为转向机构受到了损伤,所以舰长无法把握好转向角度,结果一下就转过了头,导致舰体左侧暴露在了鱼雷面前。因此,在第一条鱼雷击中了舰体尾部之后,另外二条鱼雷全都击中了舰体尾部的左侧,而不是右侧。

因为“熹宗”号的右侧舰体遭到的损伤极为严重,如果鱼雷击中了右侧,这艘战舰肯定会因为右侧舰体迅速进水,从而无法保持横向平衡,最终向右翻覆。相反,鱼雷击中了左侧,反而帮了这艘战舰。

中雷之后,舰长立即命令将原先打开了通海阀门的左侧舱室内的海水抽出来。利用受损部位的进水来控制战舰的横向平衡。当然,此时“熹宗”号上配备的独立发电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独立发电机,这艘战舰上地抽水机不可能立即以最大功率开始工作,也就无法及时抽出左侧舱室内的海水。

只是,在被鱼雷击中之后,“熹宗”号已经无力继续战斗下去了。

从九点半开始,该舰上最后两门主炮都停止了射击。为了向抽水机提供更多的电力。舰长不得不把原本提供给舰炮的电力全部转移给了抽水机。相对而言,保住战舰。要比多向敌人打几枚炮弹更加重要。

也就在“熹宗”号中雷后不到三分钟。“俄亥俄”号也被鱼雷击中了。

这次。命中“俄亥俄”号地鱼雷多达五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