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三十八章 适得其反(第1页)

国元首在战争末期的高调表态,都让人觉得匪夷

战后,很多战争史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即德国元首为什么要在明显不可能收到任效果的情况下,宣布插手美洲战场,从而从根本上损失了德国的国家利益。

只是,至今德国政府都没有公布与之相关的文件。

由此可见,当时德国元首的高调表态确实突然,也确实很难让常人理解。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国高调表态之后的直接后果是,帝国必然会以肢解美国做要抰,迫使美国新任总统,也就是马歇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整个谈判中,美国最重视的就是国家与领土的完整性,如果真的在战后遭到肢解,美国就将永远的沦落为三流国家。

当然,这也是有车之鉴的,曾经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国家,也是德国最强大对手的俄罗斯就在战败之后被同盟国三巨头肢解成了三个国家(战后帝国与土耳其的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而德国与意大利的占领区合并之后,成立了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如果真让德军进驻美国本土,美国肯定会成为第二个俄罗斯。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反面~

英国在向帝降之后,帝国不但立即向英国提供了战略援助,帮助英国稳定住了国内局势,同时让英国人摆脱了战争的困扰,还从根本上保证了英国的独立性与完整性,从而使英国很有可能在战后成为欧洲地区第二大强国,继续拥有足以与德国抗衡的强大实力,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了避免在战后遭到肢解,美国就必须立即向帝国投降。

也是说,德国元首的高调表态最终只能加速美国投降的步伐,而不可能给德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德国元首表态之。停战谈判立即推进了很大一步。

那么。国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做适得其反地事情呢?

从当时地情况来看。也许德国元首根本没有选择地余地。

早在七十八年(年)初地时候。德国就组建了远征军。并且将参加过东线战争。与西班牙战争地十多个精锐师(包括五个装甲师)编入了远征军。另外。德国早在去年年底地时候。就开始为远征美洲大陆做战略准备工作。到年初地时候。德国已经在欧洲西部地区地港口中囤积了数百万吨作战物资。

当时。积极做准备地还有意大利。

虽然意大利地动员规模没有德国大。但是作为德国地亲密盟友。作为未来欧洲二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