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字数之二(第1页)

《道德经评析》(凑字数,勿看)

第七章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注释]

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地意思。

⑤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地语气。

[引语]

本章也是由道推论人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地思想主张。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理想。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天子。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地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先”、“身存”)是统一地。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已。老子想以此说服人们都来利他。这种谦退无私精神。有它积极地意义。

[评析]

这一章继第五章之后,再一次歌颂天地。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生存,从而真正地体现道。老子赞美天地,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既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这一点,是老子书中经常发挥的观点,在本章里,他就表达了这种观点。接下来,老子以“圣人”来说明人道的问题。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的治者,对他而言,人道既要用于为政治世,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而且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通俗地讲,老子所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