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无话,三人迅速地赶到了乾清宫,只见一班阁臣和兵部尚书王永光,以及老魏、王体乾、李永贞等人都在,看架势似乎真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一样。
朱由校一见三人来到大喜,当下命王永光将情况介绍了一下,王锐等人听罢心中不由得猛地一震,心说原来果真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原来蒙古的林丹汗使人传来了消息,就在十几天前,努尔哈赤亲统大军,分兵八路进攻巴林部,击斩了该部台吉囊努克,然后尽收其畜产胜利班师而回。巴林部的部分台吉也率部逃入了科尔沁境,并归顺了努尔哈赤。
紧接着山海关又传来了消息,努尔哈赤为泄宁远之恨,乘着大胜之势,派遣其大将阿济格与阿巴泰率一万五千精锐的八旗军由喜峰口入长城,乘胜攻入明境,攻克了京畿内诸州县十二城,掠夺了银钱百万、牲畜无数及军民数万,撤退时又击溃了三屯营和山海关的援军,然后才扬长而去。
这两个消息可说是立刻令朝廷炸了锅,努尔哈赤不是在宁远大捷中被击成重伤了吗?怎么如此快就已经完全康复过来,并亲率大军横扫了巴林部?
那个林丹汗也够窝囊的,朝廷本来还一直指望着他和他的蒙古诸部能够有效地对努尔哈赤形成牵制作用,结果是这个曾经是强横一时地蒙古帝国的最后一位“汗”非但没有能遏止、牵制住努尔哈赤。反倒是被其不断蚕食领地,对蒙古诸部的控制亦是越来越弱。
这也使得朝中地大部分人更加坚持一贯的观点,那就是非我族类绝不可信。想要指望着联合蒙古诸部来对抗建虏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努尔哈赤率军突袭巴林部虽说是令人吃惊,但那毕竟是别人的事情,最头痛的人是林丹汗,还轮不到大明朝廷来过多地操
可阿济格与阿巴泰却是率军突入了长城防线,并在京畿地区大肆劫掠了一番后方才退却,这已经差不多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并丝毫未将明军放在眼里,直视大明朝如无人之境一般。
若是真的就这么任由其离去。此番朝廷的脸可谓是丢得大了,举国上下刚刚因宁远大捷而振奋起地那一点士气恐怕就会因此而重新跌落到谷底。
因此这一次就算是最保守的人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赞同对阿济格与阿巴泰进行阻击,一定要在其彻底逃离关外前予以痛击,否则又如何对举国上下一个交代?
是以在信王、王锐他们来之前,乾清宫内众人对于此事的反应就已经定下了一个“打”的基调,只是具体的策略仍需商议而已。而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